關於航天夢,我們的航天人曾如是説:今天我站在這裡,天空和星辰依然在那裏。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你永遠不能活在搖籃中。我們曾錯過海洋,但我們不能再錯過宇宙。將來我們還會走得更遠,我們不是為了鮮花和掌聲,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 神舟一號飛船太空之旅:鏗鏘起步,打破常規搞試驗

      1999年11月20日淩晨,中國載人航天計劃中發射的第一艘無人實驗飛船“神舟一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順利升空,經過21小時的飛行後順利返回地面。神舟一號飛船是中國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飛行試驗,是中國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飛船搭載了一些農作物種子,包括各10克左右的青椒、甜瓜、番茄、西瓜、豇豆、蘿蔔等品種以及甘草、板藍根等中藥材,此外,還搭載了有利於心腦血管疾病藥物開發的Monascus生物活性菌株。神舟一號科研實驗相對較少,但自此開啟的“太空誘變育種”實驗影響深遠。

  • 神舟二號飛船:我國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

      神舟二號飛船是中國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此次航天飛船發射,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飛行試驗,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取得了新的進展,向實現載人航天飛行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載人航天應用系統第一次全系統執行在軌飛行試驗任務,中國首次在飛船上進行了微重力環境下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空間天文和物理等領域的實驗,比如開展植物、動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及離體細胞和細胞組織的空間環境效應實驗等,是我國航天領域首次進行多物種綜合性生物學研究。

  • 神舟三號飛船搭載模擬人

      神舟三號飛船搭載了“模擬人”,模擬航天員呼吸和血液循環系統中的心律等多种太空生活的重要生理活動參數,為未來航天員進入太空提供可靠的數據。神舟三號搭載物有雞蛋空間孵化箱、天曲母菌,還有4個細胞樣品,其中有兩個樣品可産生抗天花粉蛋白抗體和抗衣原體類性病的抗體——這些研究成果將有利於進行生物藥物研發,包括治療艾滋病藥物。飛船自主飛行期間,空間應用系統主要進行了材料科學和生命科學試驗,同時穿插進行部分光學遙感在軌測試試驗及地球環境探測和空間環境高層大氣監測儀器的試驗任務。留軌期間主要進行中分辨率成像光譜儀、卷雲探測儀和地球環境探測設備的光學遙感對地探測試驗,並進行空間環境高層大氣監測試驗。

  • 神舟四號:創造低溫發射紀錄

      神舟四號飛船是中國第一艘可載人的處於無人狀態的飛船,並突破了我國低溫發射的歷史紀錄。
      飛船首次將杜康酒曲及植物種苗紅豆杉的組胚試管苗帶上了天,進行了包括曾被廣泛關注的細胞“太空婚禮”——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兩項空間細胞融合試驗,為空間制藥和培育生物新品種探索新的方法。其他搭載物還包括蔬菜、花卉種子和樹苗等,如專為西部開發和北京周邊綠化而搭載的楊樹苗和紅豆杉苗。

  • 神舟五號:圓中國人飛天夢

      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主要是全面考核工程載人環境,獲取航天員空間生活環境和安全的有關數據,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統工作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系統間的協調性。飛船乘坐一名航天員,飛行約一天,在繞地球飛行的第14圈返回。航天員可以按照預先規定的程序和地面指令手動補發船箭分離、帆板展開等重要指令。飛船具有自主應急返回和人工控制返回以及第2天、第3天返回的能力。

  • 神舟六號:真正嘗試太空生活

      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實現了兩人多天飛行,在這次將近5天5夜的太空飛行中,兩名航天員進行了穿越軌道艙與返回艙、工效學評價、醫學試驗、軌道艙飛船設備操作等一系列空間科學試驗,標誌著我國具備了“多人多天”的太空飛行能力。
      除兩名航天員外,飛船上共有8類64種搭載物品,包括極地考察時使用過的中國國旗、國際奧委會會旗五環旗、上海世博會會旗等。搭載的生物菌種、植物組培苗和作物、植物、花卉種子則用於太空育種實驗,並且是我國第一次實現真正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實驗。

  • 神舟七號:第一次太空行走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于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04秒988毫秒從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神七上載有三名宇航員分別為翟志剛(指令長)、劉伯明和景海鵬。
       翟志剛出艙作業,劉伯明在軌道艙內協助,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國成為能進行太空漫步的國家。飛船于2008年9月28日17點37分成功著陸于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

  • 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對接:首次驗證空間交會對接技術

      神舟八號飛船于2011年11月1日5時58分10秒由改進型“長征二號”F遙八火箭順利發射升空。升空後2天,“神八”與此前發射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進行了空間交會對接。組合體運行12天后,神舟八號飛船脫離天宮一號並再次與之進行交會對接試驗,這標誌著我國已經成功突破了空間交會對接及組合體運行等一系列關鍵技術。2011年11月16日18時30分,神舟八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分離,返回艙于2011年11月17日19時許返回地面。

  • 神舟九號:驗證手動交會對接技術

      2012年6月18日17時許,中國航天員景海鵬成功開啟首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實驗艙艙門,以漂浮姿態進入天宮一號。隨後航天員劉旺、女航天員劉洋也以同樣姿態進入天宮一號。
      2012年6月24日12時許,航天員劉旺通過手柄控制飛船的姿態、速度和方向,使神舟九號從140米外向天宮一號緩緩接近,最終成功捕獲天宮一號。這意味著,中國完整掌握了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具備了以不同對接方式向在軌飛行器進行人員輸送和物資補給的能力。

  • 神舟十號:首次太空授課

      神舟十號共承擔了三十余項科學實驗,主要涉及航天醫學和航天器技術。搭載的包括人參種子、福建名茶大紅袍與正山小種,還有四個茄子品種、六個番茄品種、兩個黃瓜品種、九個西瓜品種和六個甜瓜品種。
      航天員王亞平在太空授課,進行了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製作水膜與水球四個實驗。

十位航天員
  • 楊利偉——神舟五號

    航天英雄,中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

  • 費俊龍——神舟六號

  • 聶海勝——神舟六號、神舟十號

    2005年、2013年,時隔八年兩次飛天。

  • 翟志剛——神舟七號

    首度實施空間出艙活動,茫茫太空第一次留下中國人的足跡。

  • 劉伯明——神舟七號

  • 景海鵬——神舟七號、神舟九號

    首次以漂浮姿態進入天宮一號。

  • 劉旺——神舟九號

  • “飛天女一號”劉洋——神舟九號

  • 張曉光——神舟十號

  • 王亞平——神舟十號

    首次太空授課。

延展閱讀

  2013年12月中旬,嫦娥三號任務圓滿成功,首次實現了我國航天器在地外天體軟著陸和巡視勘察,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第二步戰略目標的全面實現,在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中具有里程碑意義。探索浩瀚宇宙、和平利用太空,讓我們共同回顧“嫦娥”一路走來的精彩鏡頭,感受中國探索未知空間的智慧與勇氣。

嫦娥三號探月視頻
嫦娥三號高清圖集
各國登月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