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節目官網-CCTV-13 焦點訪談

《焦點訪談》 20190211 饅頭是怎樣做大的

來源:央視網2019年02月11日 20:07

努力加載中,請稍後...
努力加載中,請稍後...
分享到: 手機觀看
點讚 收藏 評論 客戶端看 安裝央視影音客戶端,隨時隨地給你精彩!
相關稿件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提起山東的物産有不少都以大著稱,像山東大棗、山東大蔥、還有山東的大餅、大饅頭。今天要説的就是這大饅頭。多少年來,饅頭只是北方百姓餐桌上最普通不過的主食之一,然而在山東青島的王哥莊,人們卻把這不起眼的饅頭越做越大,當然,這個“大”可不僅僅指的是饅頭的個頭。

逢五逢十,十里八鄉的老百姓都會到王哥莊趕大集。除了油鹽醬醋,還有一樣東西是少不了要買的,那就是饅頭。

這大饅頭不僅自己吃,更是逢年過節時,每戶人家走親訪友的必備品。

如今誰家小孩慶生和老人過壽,大夥送的不是蛋糕,而是饅頭,這已經成為當地的新民俗。

王哥莊不産麥子,但是所産的大饅頭卻遠近聞名。這是為什麼呢?其中的原因要從500多年前説起。王哥莊背靠嶗山,面朝大海,從明朝初年,朝廷在這裡設立衛所,開始駐軍2000人,以防備倭寇侵擾百姓。相傳軍營裏以饅頭為主食,做饅頭的技術也逐漸在十里八鄉普及開來。到如今王哥莊雖然早已沒了軍營,但是做饅頭的傳統卻一直流傳下來。

精選料、勤揉形、泉水調、大鍋蒸。這是王哥莊人總結出的饅頭製作秘籍。

每逢春節,王哥莊一百六十多家饅頭企業,要為市場供應1500噸以上的饅頭。即使開足馬力,饅頭 還是供不應求。對王哥莊人來説,這樣火爆的場面,在十幾年前根本不敢想象。

王哥莊位於嶗山風景區核心地帶,但是由於缺乏過硬的産業,王哥莊的經濟發展,卻曾經在全區四個鄉鎮中墊底。當時劉竹蓮剛剛卸任社區婦女主任,她發現來嶗山的遊客們都喜歡在村裏買些土特産帶回品嘗,於是她想到了王哥莊傳統的大饅頭。

劉竹蓮的饅頭店開業後一炮而紅,每天顧客不斷。

不起眼的饅頭,竟然成為遊客爭相搶購的稀罕物事,這可讓鄉親們開了眼,於是越來越多的人學著劉竹蓮開起了饅頭作坊。

2006年,竹蓮成立了王哥莊饅頭協會,李海清就是在那個時候做起了饅頭生意。

十年前的王哥莊,村民外出打工,老人留在鎮裏看家守業。自從饅頭産業興起,不少外出打工的青壯年陸續回鄉就業。

也是在那個時候,小何和小荊放棄了在城裏做裝修的生意,開了自己饅頭店 。

饅頭業戶多了,可是不懂經營,打不開市場、質量參差不齊、品牌不響等各種問題也都出現了。

2009年,鎮裏專門成立了特産辦,為饅頭業戶免費培訓,提供免費生産設備免費健康檢查。隨後,一系列扶持饅頭産業的政策陸續出臺,引導大饅頭生産小作坊由分散向集中、個體向規模、簡單向系統、低端向品牌集聚發展。

小荊夫婦倆剛剛開業的時候,只會做原味饅頭,這一天,店裏來了一個奇怪的客人,一進來就説:“你就光會做原味饅頭,我給你個配方,你做雞蛋饅頭,顧客也挺喜歡的。”

當時小荊接過配方半信半疑,那人沒留聯絡方式,也不知道她是誰。

按照配方雞蛋饅頭做出來了,竟是格外香甜。但小荊卻不知道該感謝的是誰,直到兩周以後,在政府組織的培訓課上她才發現,給她配方的正是政府聘請來給業戶指導技術的國家級面點師。

饅頭好不好,麵粉最重要。從這一年起,鎮政府出面與麵粉提供企業進行談判,要求對方不能在麵粉中摻雜任何添加劑。當地特産辦公室和食藥監管部門,除了提供補貼等政策支持外,還負責質量監管。

山東青島市王哥莊饅頭業戶何勝華説:“最放心的是不用擔心質量問題,因為有專門的部門來監管麵粉的質量問題,一旦出了問題你麵粉廠不給我解決,我找政府;再一個便宜了,一包麵粉最高的時候補貼十塊,現在能補貼六、七塊錢。我感覺政府為了大饅頭這個産業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跟貢獻,受益的是誰?受益的是我們這些做饅頭的。”

不久後,小荊接到一單大生意。一個顧客訂八萬四千斤饅頭。

八萬四千斤,42噸。這對於剛剛創業的小兩口來説簡直是天文數字。

靠著學習到的知識,他們決定勇敢嘗試一下。工期緊,他們就臨時招工,並且制定了嚴格的生産流程;因為需要分發代加工,他們又制定了饅頭質量驗收標準;因為饅頭保質期短,兩個人又在物流環節想盡辦法,兩個月下來,不但按時交了貨,這間夫妻檔的小饅頭作坊,也儼然成長為一個有著精細管理方式的食品工廠。

和當初相比,現在,他們的收入已經翻了十番。

王哥莊大饅頭協會會長劉竹蓮説:“政府沒有介入之前饅頭不是叫得很響,政府介入進來之後,通過推介宣傳,才把這個牌子打出去,推開之後訂單、銷量全部上來了。”

大饅頭的名氣靠的是口口相傳的口碑,需要精工細作,容不得一點偷工減料。

山東青島市王哥莊饅頭業戶荊長艷説:“有些雞蛋饅頭放五個蛋也叫雞蛋饅頭,我放三十個也叫雞蛋饅頭。有一個和面的大姐還説,我今天一天下來給你省了五十多個雞蛋。我一下火了,説你以為你給我省了五十個雞蛋,你想沒想過如果這批訂單砸了的話,我是五十個雞蛋的錢嗎?她才明白這個道理。”

好産品,既要靠質量,也要靠創新。為了鼓勵饅頭業戶提高技藝,街道每年都要舉辦一次花樣饅頭大賽。

要想在比賽裏取得好成績,面塑技師們都要拿出看家本領。王哥莊花樣饅頭,來源於青島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嶗山面塑,已經有500年以上的歷史。

品種繁多,花樣翻新是王哥莊饅頭産業的一大特色。發展到現在已經有多達一百多個花色,分為婚宴饅頭、壽宴饅頭和孩子慶生饅頭。饅頭技師只憑一把梳子、和一雙筷子,加上一把剪刀,就能在麵糰上雕刻出千姿百態的面塑作品。

經過三個小時的比拼,李海清以一款壽桃饅頭最終奪得冠軍,而她正是嶗山面塑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

如今王哥莊註冊的饅頭業戶,從最初的不到10家增長到180多家,年産值從最初的一百萬元,增長到1億多元。大饅頭成為了帶動當地百姓致富的支柱産業。

王哥莊大饅頭不僅是當地人餐桌上的美味,不少業戶還做了網店,通過冷鏈運輸,大饅頭已經銷往國內各地,甚至遠銷海外,撫慰遊子的鄉愁。

王哥莊把大饅頭玩出大花樣,有了大名氣,成了大明星,闖出了大世界,實現了大效益。他們把饅頭一步步做大的過程,也就是開啟思路,開闊眼界,不斷創新,不懈奮鬥的過程。靠著這種智慧和精神,大饅頭還會創造更大的財富,為百姓帶來更大的幸福。

  • 視頻簡介
  • 欄目介紹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19年02月11日 20:07

視頻簡介: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提起山東的物産,有不少都以大著稱,像山東大棗、山東大蔥、還有山東的大餅、大饅頭。今天要説的就是大饅頭。多少年來,饅頭只是北方百姓餐桌上最普通不過的主食之一,然而在山東青島的王哥莊,人們卻把這不起眼的饅頭越做越大,當然,這個“大”可不僅僅指的是饅頭的個頭。(《焦點訪談》 20190211 饅頭是怎樣做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