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部

以命鑄利劍鐵血軍工魂!“科研試飛英雄”——王昂

CCTV節目官網-CCTV-10 新中國工業檔案文獻展 來源:央視網2018年10月30日 14:03 A-A+

1

 

 ——試飛員是和平時期離死亡最近的人!

 沒有制空權的國家遑論國土安全。

 沒有強大的軍事航空工業,遑論人民安全。

 沒有試飛員,再好的設計也無法真正變為合格的裝備。

從試驗樣機到裝備部隊,一款戰機的成熟定型,往往需要數年甚至十餘年,在這些不為人知的年月裏發生了什麼?試飛員能告訴你這個答案:“戰機不是設計出來的,戰機是飛出來的!”而試飛員就是讓這些戰機“飛出來”的人。

1

王昂,1935年生於上海市,1958年從北京航空學院飛機製造專業畢業,經過嚴格選拔,成為我國第一批大學生飛行員。1966正式成為一名試飛員。那正是我國航空工業走上自我研製、試飛工作逐步精益求精的年代。在10多年的試飛生涯中,他先後征服了國産殲-6和殲-8兩代殲擊機的“俯仰擺動”和“發動機失火”問題。曾先後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1980年1月3日被中央軍委授予“科研試飛英雄”榮譽稱號,獲“一級英模勳章”。後任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科技委主任。國家第一代空軍試飛員,曾經擔任過航空航天工業部副部長。

戰鬥機飛行員本來就是一項充滿危險和挑戰的職業,被譽為空軍的“王牌”,而戰鬥機試飛員則堪稱“王牌中的王牌”,因為他們所駕馭的,都是普通飛行員從來沒有飛過的最先進、最前沿的機型。這些機型第一次從設計圖紙變成鋼鐵雄鷹,試飛員就是和它們完成“第一次親密接觸”的人。

 

1

2

提起試飛員和飛行員的區別,試飛英雄王昂如此説:“試飛與飛行,不僅不是同一個概念,更不是同一種評價標準。一個好的試飛員,不僅要會飛,而且要知道為什麼這麼飛。試飛員要有強大的理論基礎,在試飛過程中必須拿到精準的數據,為工程設計人員提供第一手資料,盡可能不浪費任何一個起落。”

 

  ——一種新型戰機的飛天之路,就是條試飛“血路”。

每一次臨界試驗,每一次極限挑戰,都是對未知的生死探索,都是與死神的驚險博弈。戰鬥機試飛員是一項勇敢者的事業,而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戰鬥機試飛員,還需要高超的技術和強大的心理素質。

1

王昂今年已經83歲了,他的身上仍然有著一個飛行員特殊的氣質,思維敏捷、腰桿挺直,説起話來中氣十足。一説起試飛員、説起飛行,他的眼神裏透出一種發自內心的驕傲和自豪。老人家回憶起自己幾十次與死亡擦肩而過的經歷,感慨萬分。

1976年的一天,他駕駛殲8飛機01架作加力邊界試驗。當飛機爬高到預定高度,左發動機使用加力的時候,突然“嘭”的一聲,隨即又出現兩次巨響,飛機發動機同時停車。王昂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但他沒有驚慌。他迅速把油門拉到停車位置,轉向機場,並報告地面指揮員:“雙發停車。”指揮員當即命令:“到一萬二千米,重新開車。”

但是,王昂在空中一次,二次,三次輸番起動左邊和右邊的發動機,都沒有成功。

1

這時,王昂清楚地知道自己面臨的危險處境。但他這時不是考慮個人安危,而是想為這種高速殲擊機積累極為寶貴的科研資料——記錄兩個發動機在空中停車以後,飛機每秒鐘的下滑速度是多少。他想:這種異常情況,平時無法試飛,連模擬都是不可能的,現在正是掌握這個資料的好機會。因此,他一面做好迫降的準備,一面仔細觀察飛機的下滑率,同時繼續起動發動機……

飛機的高度在不斷降低,一霎時,從一萬多米掉到三千多米。這時候,飛機再不能起動,就只能跳傘和迫降了。

就在這時,王昂報告:“右發起動成功。”

指揮員又命令:“把右髮油門加上去。”

接著,王昂又一次報告:“左發起動成功。”這時飛機離地面只有一千五百米的高度了。

飛機對準跑道安全著陸了!

1

1

在這次飛行中,王昂不僅挽救了殲8這個獨生子,而且取得了這種高速殲擊機在高空、中空和低空的準確下滑率,為科研人員提供了靠儀器等其它手段不能取得的極其寶貴的資料。

 

1

  ——試飛員是迎死而生的真豪傑!

試飛員的高度,向來標識國防實力在世界版圖的風雲榜上佔位的高下,試飛隊伍的技術和素質水平,就是大國國力角逐最具象的參數。

 

1

王昂輝煌人生所取得的成就是由他堅貞的人生信條決定的。當問起它的人生感悟是什麼?老人家説:“人生短短幾十年,一定要自己的祖國踏踏實實的做一點事情,僅此而已!”

1

今天的中國,已經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航空工業也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新的時代充滿新的活力,新的機遇也必將成就新的輝煌。我們相信,弘揚老一輩航空人獻身祖國、獻身航空事業的精神和理念,為實現建設航空強國的宏偉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起到積極的作用。

860010-111908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