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兩相隔,思念無盡時。”
每到清明時節,人們都會悼念逝者,追思故人。然而清明雖有時,但人們對於親人、故友的思念,卻不會因為時間而停止。
千百年來,詩人們以情意為筆,以思念為墨,在那無數個撫今追昔的日夜,寫就了一篇篇動人心魄的祭文——“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死而魂不與吾夢相接”。詩人將對逝者所有的憐惜、不捨與思念,一一捻揉成文字,字字追憶,聲聲嘆息。
那是一篇篇祭文,更是一封封家書,是寄往黃泉永不會得到回音的哀思。在那字字泣血的祭文之中,人們追念的不僅是家人、摯友,還是那些彼此之間難以忘懷的情感。
世間之情種種,有“盼斷黃泉路,重逢可有期”的無私親情;有“如彼翰林鳥,雙棲一朝只”的刻骨愛情;更有一世相交,終生不負的真摯友情……
那麼,究竟有哪些感人肺腑的情感曾讓人們潸然淚下,又有哪些千古流傳的祭文經典讓人們代代傳誦呢?
4月5日至8日,廈門大學李菁副教授首次做客《百家講壇》欄目,為您精彩講述四集系列節目《清明思故人》。
《清明思故人》(1)祭文絕調 4月5日播出
貞元十九年的夏季,在那段花香醉人、綠柳成蔭的日子裏,韓愈竟意外地接到了侄子英年早逝的訊息。
屋外微風和暖,而屋內手拿訃告的他,卻如墜冰窟,一連數日,都難以走出內心的悲痛與震驚。直到七日後,心如刀絞的韓愈,才慢慢地接受了侄兒去世的事實,他提筆寫下了這篇字字泣血、流傳千古的《祭十二郎文》。
“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死而魂不與吾夢相接”。沒有寫華麗的詞藻,沒有大段的鋪排張揚,一字一句回憶過往,如敘家常。這是一篇祭文,更是一封家書,一份寄往黃泉永不會得到回音的追念。
韓愈筆下的十二郎停留在了那個風華正茂的歲月,而潸然淚下的執筆之人,卻是滿頭華發,仿佛在一瞬間老去。從此後,每年清明韓愈便多了一位思念的親人,清明有時而思念無盡。
那麼,韓愈與十二郎之間到底有著怎樣與尋常叔侄不同的深厚情感?又是怎樣的過往,讓他在侄兒去世後自責不已?
廈門大學李菁副教授首次做客《百家講壇》,為您精彩講述系列節目《清明思故人》第一集《祭文絕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