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部

《開講啦》港珠澳大橋總工蘇權科:在伶仃洋上打一枚“中國結”(20170701)

CCTV節目官網-CCTV-1 開講啦 來源:央視網2017年06月30日 17:37 A-A+

蘇權科

蘇權科

2017年5月2日,港珠澳大橋水下沉管隧道最終接頭安裝成功,標誌著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順利合龍。這座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沉管隧道和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的跨海集群工程,就橫架在珠江出海口的伶仃洋之上。它被國外的媒體稱為“新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7月1日晚十點半,《開講啦》特別策劃“大國工程”系列節目,邀請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總工程師蘇權科開講,為我們分享港珠澳大橋的前世今生。

一橋飛駕港珠澳三地,貫通歷史縱深和未來遠景

1279年,南宋愛國詩人文天祥在過伶仃洋時寫下“零丁洋裏嘆零丁”。1840年,鴉片戰爭在珠江口掀起巨浪,烙下了民族記憶的一道傷疤。蘇權科總工程師在《開講啦》的舞臺上説:“在伶仃洋上建橋,除了進行創新以外,也是爭一口氣,就是我們建橋也不要總是輸給外國人。”正是蘇權科和他的團隊,這樣一群讀著“留取丹心照汗青”長大的人,在同一片伶仃洋上,架起了這座貫通歷史縱深和未來遠景的港珠澳大橋。在香港回歸二十週年之際,香港、澳門和內地全新的連接方式,也將為我們帶來全新的未來和可能。

港珠澳大橋是人類的橋,也是海洋的橋

港珠澳大橋從1983年第一次提出構想,到2003年立項,到2009年動工,至今已經歷了三十四年,挑戰了數不勝數的“不可能”。蘇權科和他的團隊堅持不懈、一絲不茍地進行了前期七年的論證,用實際行動彌合了三地政策、發展需求和伶仃洋上複雜的自然環境、苛刻的生態保護條件之間近乎不可調和的矛盾,在中國橋梁建設水平尚且未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的條件下,海納百川、集思廣益,不斷攻堅克難,創立了設計使用壽命高達一百二十年的高品質工程。這座大橋不僅是人類工程史上的一個奇跡,也是伶仃洋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在伶仃洋打一枚中國結,在“海上絲綢之路”送出“中國標準”

在節目中,蘇權科總工程師透露,身為一個工程師,能通過打造一個精品工程,樹立一個長壽命、高品質的標準是橋梁人最大的夢想。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日本人建立了本四聯絡橋,確立了當時世界上跨海大橋的標準。到了二十一世紀,隨著連接丹麥和瑞典的厄勒海峽大橋竣工,跨海工程的標準被重新定義。到了2017年,隨著這座架在“海上絲綢之路”出發點的港珠澳大橋的逐步竣工,形成了一套不斷完善的《港珠澳大橋專用技術標準體系》,這將為以後的跨海集群工程確立起世界認可的中國標準。

7月1日(週六)晚十點半檔

CCTV-1《開講啦》蘇權科——在伶仃洋上打一枚“中國結”

收視TOP榜
860010-11190652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