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藝》之《鋦藝心生》 6月7日
瓷器,堅硬耐磨,可持久使用,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器皿。然而,瓷器易碎,破碎的瓷器留之無用、棄之可惜。於是,工匠們開始琢磨修補破碎瓷器的方法,鋦瓷的手藝隨即出現。因為有著“起死回生”的妙用,鋦瓷在中國瓷文化中佔有了一席之地。從北宋張擇端的巨型手卷《清明上河圖》中留存著鋦瓷的場景,可見伴隨著先民們“惜物保福”的情感和習俗,這項技藝至少已經流傳了上千年。
鋦瓷,指用鋦子修補破裂的陶瓷器。“鋦子”指通常用銅或鐵打成的扁平的兩腳釘。
耿海勝,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傳統鋦藝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自幼便和父親學習鋦藝,後下海經商。幾年後,生意失敗,他一下子從頗有名氣的大老闆,變得身無分文,變賣了所有才勉強還清債務。
迫於生計,老耿重拾鋦瓷這門手藝。修物即是修身,修藝也是修心。他在用心修復器物的過程中,也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年輕時的浮華與躁動早成過眼雲煙,沉澱下來的,是心底的波瀾不驚,和對手藝的執著專注。他也與那些被修復的瓷器一樣,重獲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