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部

中青報:鄉村青年的愛情轉型——從找對象到找感覺

CCTV節目官網-CCTV-7 鄉約 來源:央視網2016年09月23日 21:08 A-A+

“大家覺得臺上的嘉賓誰和誰最適合牽手呀?”

在央視“鄉約”欄目的錄製現場,不等主持人肖東坡在觀眾群中站穩,就有女孩搶過他手裏的話筒向臺上的男嘉賓表白了。

“一號男嘉賓看這裡,如果今天女嘉賓不選你,錄完節目我立馬牽你走。”女孩説。

鄉村青年的愛情是什麼樣的?鄉村青年的婚戀有什麼樣的困惑?記者近日走進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在這裡近距離觀察鄉村青年。

現象一:單身問題不解決,年輕人脫貧沒動力

十八洞村位於花垣縣雙龍鎮西南部,這座典型的苗族聚居寨,在雨後清晨的雲霧繚繞中顯得格外美麗。寨子口農家樂的主人、42歲的施六金正在廚房忙碌著,而滿臉笑容在外面招待客人的,是他27歲的女朋友龍婭。

就在不久前,施六金還是個單身漢。據當地幹部介紹,大半年前,他還為農網改造的電線桿立在他家田裏而跟村幹部們鬧過不愉快。在外打工的他,一年賺了6000塊錢,回家的時候卻買了一隻狗。

“阿姨,六金哥打工一年賺的錢就買了一隻狗,您怎麼看呀?”縣委宣傳部幹部吳紅艷在村裏走訪時忍不住問施六金的母親。

“買就買了吧,他也沒個媳婦,買只狗也算是有個伴兒。”老人消極的回答讓吳紅艷至今記憶猶新。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即將召開之際,深入該村訪貧問苦,就加快民族地區發展和扶貧開發作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

縣委駐村工作隊進入該村後,在村裏組織相親大會,幫助村裏的大齡青年們解決個人問題。施六金也參加了相親,但是未能相到一個對象。

“我打算過完年去外面打工,票都買好了,出發前一天約朋友去十八洞村玩兒,結果就遇到了他。”説起第一次去十八洞,龍婭滿臉幸福,“我那次真的不是衝著他去的,是他對我一見鍾情”。

原來,在縣城做燒烤生意的龍婭先在網上看到了施六金的相親視頻,並且還給她留下了“靠譜”的印象。3月12日,在十八洞村的相遇不僅讓他倆“對上了眼”,還在半個月內確立了關係。更傳奇的是兩人一拍即合,説幹就幹,辦起了施六金設想許久的農家樂,做起了生意。

“農家樂開業不到一個月時間,客人多的時候一天有十幾二十桌,少的時候也有兩三桌。”龍婭向記者介紹,“我們打算抓住5月旅遊旺季,好好辦我們的農家樂,邊賺錢邊完善農家樂的基礎設施,畢竟目前的條件還是有點簡陋了”。

關於未來的生活,施六金早就在心裏畫好了一幅藍圖,“我未來的規劃是要辦一條龍服務,茶館、住宿、釣魚、農家樂……這些都要有。不僅要讓更多人感受到十八洞的美,還要帶動周圍的親朋一起大幹一番,讓大家的口袋都鼓起來”。

已經脫單的施六金對未來生活充滿信心,這也印證了當地“精準扶貧、精準脫單”的對策。

“單身青年問題得不到解決,很多人對脫貧就沒有動力。”“鄉約”主持人肖東坡説。

現象二:鄉村青年找對象存在“結構性矛盾”

“我們全村812人,30~50歲之間的單身男性就有50多人, 40歲上下還單著的最多。”

花垣縣雅酉鎮冬尾村村主任石紹輝今年34歲了,年收入10萬元的他不但掌握家傳的釀酒技術,還養了30頭母牛,在村裏栽種了600多棵樹。畢業于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發電廠及電力系統專業的他,還擁有一座自建的小型水電站。他這樣的條件在當地算是“鑽石王老五”,但是,就是這樣的“鑽石王老五”也還沒找到媳婦兒。

“村裏的女孩子十八九歲就被早早‘預訂’了,還有的直接嫁到外地去了。” 在“鄉約”走進花垣縣的錄製現場,男嘉賓石紹輝道出了自己的單身境遇。

“你咋不也‘預訂’一個?”肖東坡追問。

這個靦腆的大男生舔了舔嘴唇説:“以前家裏條件不好,覺得自己年齡還小,就沒當回事兒。現在村裏幾乎沒有適齡的女孩子了,甚至有時候騎自行車到鎮上去,路上都不會碰到一個女孩子。”

像他這樣的單身青年,在花垣縣還有很多。

“年輕人大多都去外地了,女孩子更願意嫁到外面去,她們嫌村裏太窮了。”採訪中,不少單身男青年表示很無奈。當地的適婚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往往讓這些男青年想找個對象都難。

留在當地的適婚女孩子,很多又都是自身條件相當不錯的,這讓不少大齡男青年多少有些望而卻步。

28歲的苗族姑娘石柳,不僅掌管著一家農家樂,還有一家擁有380多名繡娘的苗繡公司。她不僅短跑全縣第二,還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大代表、湖南省優秀共青團員。她有個當村會計的爸爸,他還是村裏八大産業的總經理。

“這麼優秀的姑娘,還沒找到對像是因為要求很高吧?”節目現場,肖東坡説出了大多數人的疑問,在他看來,鄉村青年找不到對象,有時候存在“結構性的矛盾”。

肖東坡認為,與其説是幫鄉村青年在找對象,還不如説幫助他們在尋找愛情。因為現在年輕人找對象不僅是為了結婚,還要滿足多元化的需求。

事實上,對方是否有上進心,這才是石柳最看重的。相親現場,為了消除男嘉賓的顧慮,石柳還講述了她父母當年的戀愛故事。“當時我爸爸和媽媽兩家條件相差很大,而且爸爸還長得又黑又瘦。但是媽媽最終選擇了他,就是看到了他的內在”。

遺憾的是,當天的節目現場,男女嘉賓並未成功牽手。“女嘉賓太優秀了,覺得自己有點配不上她。”錄製結束後,有男嘉賓坦言。

現象三:田間地頭來了“大媒人”

醫學世家出身的小夥子伍健,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塘主”了。“鄉約”節目現場,他帶著親友團一起過來,盼望著牽手一個心儀的姑娘。

從信陽農林學院水産養殖專業畢業後,伍健回到家鄉自主創業。“開始養殖虹鱒魚,遇到洪水,兩萬條魚只剩3000多條。”説起創業最初的艱辛,伍健心裏很不是滋味兒。

“考慮到虹鱒魚養殖條件要求高、成本大、成熟週期長,我就轉變思路,充分利用我們本地稻田和泉水的資源,開始養稻田魚。”伍健説,“從培育魚苗到承包稻田投放養殖,第一批5000尾魚苗投放半年後就可以出售了,大概能夠賺個2萬~3萬元吧。”

如今,在伍健的帶動下,周邊大概有300多戶農戶承包了1000多畝的稻田養魚。不僅如此,每畝800多條魚苗以及整個養殖過程中的技術指導都是由伍健免費提供的。“為了解決大家的後顧之憂,我們還進行年底保底價回收,讓農民實現稻穀和稻田魚的雙豐收”。

帶動鄉里鄉親一起發家致富的伍健雖然未能在節目現場牽手成功,但是他依然很樂觀,“慢慢來,總會碰到的”。

“現場沒成功,場下牽手甚至結婚的例子很多。”在見多了這種情景的肖東坡看來,當場沒能牽手,這很正常。他説,臺上認識,台下慢慢了解後再作決定,不少年輕人心裏都有這樣的打算。“關鍵是我們為大家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讓年輕人有更多的機會相互了解”。

“鄉約”欄目做了13年,一直堅持走到老百姓家門口辦節目。2014年改版以來,欄目更加關注小城和農村青年的相親交友,連續8個季度收視攀升的數據充分説明大家對節目的關注和認可。今年以來,欄目開始和團中央合作,這在欄目製片人、主持人肖東坡看來,可以説是一次全新的嘗試。

“農村有很多優秀青年是我們所了解不到的,團組織通過很多活動讓這些優秀的典型代表涌現,對我們來説是件好事。合作中我們發現,通過團組織推薦的典型代表很符合我們的胃口,而我們的欄目有能力通過更大的平臺,讓這些局部的思想火花成為共享。”肖東坡在談到“鄉約”和團組織合作時興奮地説,“花垣縣的節目是我們和團中央合作的第一期,目前看來效果非常好,我們期待之後的合作能幫更多城鄉青年收穫愛情。”

(作者:章正)

860010-113308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