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部

“航天詩人”毛萬標:幹驚天動地的事兒 做隱姓埋名的人

CCTV節目官網-CCTV-1 開講啦 央視網2016年07月15日 17:07 A-A+

演講稿:面朝大海 仰望星空

——毛萬標

在我講之前呢,我先想請大家看一段視頻。

大家看到的就是我工作的地方——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這是我國最新的一座發射場,也是我國最南端的一個發射場,更是我國第一座濱海發射場。現在大家看它,覺得它很壯觀,很漂亮甚至很震撼,但是幾年前可不是這樣的。那個時候發射場是一片沼澤和涂灘,沒有路,沒有水,也沒有電,更沒有空調。但是這些沒有我們都不怕,因為我們本來就是來建設的。然而讓我們的建設者感到難受的是當地的特殊的環境。我們以前沒有在海邊建設發射場的經驗,文昌它是一個高鹽霧的地區。通俗地講高鹽霧就是空氣中鹽分含量比較高,腐蝕性強,那麼一般的不銹鋼設備在那裏不到半年就已經銹跡斑斑。現在我們對下面的一些基礎件主要採取這個刷漆、包裹這些辦法。所以如果在西昌做這些工作可能一年一次,那麼在海南,在關鍵的部件,我們可能一個星期都要刷一次,所以工作量大大地增加。如果有一天你站在發射塔塔頂上眺望大海的時候,可能我的戰友、我的同事們正在腳下刷漆了。困難是難不住我們航天人的,我們發出了“逢山開路 遇水搭橋 披荊斬棘 一往無前”的戰鬥口號。

我們決定要在中國的南海之濱建成一座我國現代化的最環保的世界一流的現代化航天發射場。在這裡我可以自豪地説,我們發射場的工程建設質量是杠杠的。2016年6月25號雖然是首次發射,但是首次發射我們就樹立了百倍的信心。現在請大家看我們首次發射的場景。

“七、六、五、四、三、二、一、點火!”

我看到大家鼓掌就知道大家是愛航天的。在發射場也有很多年輕的同志剛剛參加工作,他們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發射任務。看到他們激動的場景,我回想到二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參加工作的場景。1991年我畢業于國防科技大學,分到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報到之後,我就直接進入了發射場。我真正參加的第一次任務就受到當頭一棒。那是1992年3月22號,我們發射澳星任務。

“18時40分,01號指揮員下達火箭點火口令,7秒後火箭仍未正常起飛。此時發射臺上瀰漫著棕黃色有毒氣體,滿載燃料的火箭隨時都有傾倒和爆炸的危險。”

我不知道大家看到這樣的場景什麼感受,可能會覺得緊張。而我當時就在離那個發射點400米的地方。那一天我和我幾個同事在那個地方看發射。當時在現場看發射的有上千人,是一個山坡。因為是現場直播,所以現場的新聞記者也不少。在我身後是一排排架好的照相機,大家就等著成功的那一刻。因為之前我們的發射都圓滿成功,從來沒有失利過,所以大家就沒想到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但(發動機)緊急關機出現後,人群開始騷動,參觀的人群就開始往山上跑,因為山上有一條逃生的公路。我身後的記者反應也特別快,拔腿就跑。我們一轉身,相機還在,人一個都沒了。而就在這人流之中,我看見了一群逆向奔跑的人,他們就朝著發射場的方向奔跑。我看不清他們的臉,只看著他們穿著工作服的背影。我知道那是我們,那是我的同事,我們的西昌航天人。

當時發動機雖然已經關機,但尾焰還在燃燒,火箭已經發生了傾斜,火箭隨時都有可能傾倒爆炸的危險。如果發生這樣的情況,整個發射場發射點500米範圍內將是一片火海。這些人和你我一樣都是血肉之軀,都有家人,都有親人。但這個時刻他們義無反顧向前衝,他們知道發射場需要他們,搶險需要他們。也正是有了這樣的西昌航天人,我們的處置非常果斷。在最短的時間內固住了火箭,卸出了推進劑,保住了衛星,保住了發射場,沒有讓災難發生。雖然時間過去了二十多年,但我每次回想這樣的場景,我都滿懷激情甚至熱淚盈眶,這是留在我腦海中最美的背影。

然而這只是個開始。在接下來的幾年內,我們西昌發射場遭受了一系列的失利,出現過火箭衛星在空中爆炸的情況,出現過衛星加注在廠房洩露的情況,出現過長三乙火箭首飛失敗的情況。當時中國的航天也陷入了低谷,焦慮和不安籠罩在大家心頭。全國人民也深深關注,信件從四面八方向發射場寄來,有鼓勵的,有不滿的。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兩封信,一封是一個大學生發來的電報“長城奇恥 國人心寒”;一封是一個小女孩給我們寄來了一元五角的壓歲錢。這些既是鞭策更是鼓勵,鞭策是壓力,鼓勵是動力。我們只有迎著壓力而上,用行動回應鞭策,用成績報答鼓勵。

2003年的5月24號,我們按計劃執行一顆北斗衛星的發射任務。在射前三小時突降暴雨,一下子把火箭淋得像個落湯雞。因為火箭的電氣系統是怕水的,我們就發動很多人到塔架上給火箭擦水。但一加電,我們的擔心還是發生了。火箭的控制系統絕緣下降,發生漏電,不滿足最低發射條件的要求。這個時候,打還是不打,就擺在我們面前一道選擇的難題。打,因為火箭漏電,我們從來沒有在漏電的情況下執行過發射任務,風險巨大。不打,我們低溫的液氫液氧已經加注到火箭裏面去,卸出來,困難重重並且也危險重重,所以決策陷入兩難的境地。

當時我是控制系統的技術負責人,之前我也做過火箭方面漏電的研究,我立即趕到現場,從地面到(發射塔)尖上。因為那個時候電梯交通工具是不能使用的,我們就靠自己的雙腿爬上塔架,大概花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我觀看了所有的部位並且通過計算,我心裏有數,我知道問題出在哪。當我回到控制室的時候,指揮部正在開會,會場一片寂靜,大家表情都非常嚴肅。我一進會場,所有的目光都朝向了我。這個時候時間在一分一秒地過去,兩小時口令已經推遲下達,我們所有的崗位人員都在崗位上等待最後的命令。時間拖得越久我們決策的空間越小,風險也就越大。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人站出來,我站出來了。我二話沒説走上講臺,在黑板上畫上電路圖,指明了原因,分析了可能的後果。我明確地説“可以發射”。當時我的分析得到在現場的專家的肯定,同意了我的意見。現場最高指揮長最後問我:“小夥子,你敢不敢立軍令狀?”那一刻我真的有一股豪氣從心中涌起來,我就拍著胸脯斬釘截鐵地説:“敢!”測試的結果非常順利,火箭飛行正常,準確地將衛星送入預定的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航天發射是萬人一桿槍的事業。大家比較關注喊倒計時口令的01指揮員,按一下點火按鈕的操作手,這些工作是非常重要。但是我們還有千千萬萬的工作者在自己的崗位上無私地奉獻,默默耕耘,測風觀雨,站崗執勤。有一次我到一個單位去看,問他們還有什麼要求。他們説想在離開發射場之前看一次真火箭。我當時聽了非常感動,從來發射場到離開發射場十幾年的時間內,沒有看過一次火箭的騰飛甚至連一次真火箭也沒看過,都不知道火箭長得什麼樣,但是他們在後面像青山般的默默無華。幹驚天動地的事,做隱姓埋名的人,這就是航天人。

在工作25年的時間內,我經歷了中國航天的低谷,也執行了長征火箭第100次發射;見證了嫦娥奔月千年夢想的實現,參與了海南文昌發射場的建設,也實現了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的驚世一飛。

今天我站在這裡,天空和星辰依然在那裏。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你永遠不能活在搖籃中。我們曾錯過海洋,但我們不能再錯過宇宙。文昌不是終點,它只是通往茫茫宇宙的起點。今後我們將在文昌發射場發射長征五號,發射天舟貨運飛船,發射嫦娥五號,實現登月、返回。將來我們還會走得更遠,我們不是為了鮮花和掌聲,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謝謝大家。

收視TOP榜
860010-11190652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