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部

《探索發現》六集電視文獻紀錄片《致未來書》(7月3日-7月8日)

CCTV節目官網-CCTV-10 探索·發現 央視網2016年07月04日 14:36 A-A+

第一集:無悔選擇

2016年3月,攝製組在美國斯坦福大學格林圖書館,查找到了一本1928年的畢業生紀念冊。在一群高鼻深目的西方人中,一位帶著圓框眼鏡的東方面孔十分惹人注目。在照片的旁邊,英文標注著他的名字:施滉。

1917年,施滉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清華學校。在清華讀書期間,經歷五四洗禮的他關注著風雲激蕩的中國社會。

1924年,他在清華學校畢業後進入斯坦福大學學習東方史。三年後,施滉參加了美國共産黨,成為中國留美學生中第一批黨員之一。

1930年秋,已經取得斯坦福大學碩士學位的施滉,幾經輾轉,毅然回到闊別六年的祖國。而此時,國內革命鬥爭的形勢異常嚴峻,他臨危受命,先後擔任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長、省委書記。

1934年初,施滉在雨花臺英勇就義,時年34歲。

執著光明、上下求索,堅定信仰、無怨無悔,這是那一代共産黨人人生的軌跡和生命的選擇。

上世紀二十年代初那個風起雲涌的年代,在馬克思主義思潮的影響下,不同身份,不同階層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分子,在探索報國救民道路的實踐中,上下求索。在雨花臺犧牲的革命烈士中,有來自浙南山區的優秀青年謝文錦、李得釗,有海外留學歸來的知識分子代表施滉,有隱蔽戰線的傑出戰士“北平五烈士”,有黃埔軍校的朱克靖和高文華。最終,他們共同選擇並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確立了為共産主義奮鬥的崇高信仰。

正是信仰的力量,支撐了革命先烈不屈身軀和壯麗人生。

收視TOP榜
860010-11190602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