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部

《探索發現》楚墓劫余記(1月30日-31日)

CCTV節目官網-CCTV-10 探索·發現 央視網2016年01月25日 14:35 A-A+

上集

除了在三國演義中頻繁出現,以“劉備借荊州”而聞名的湖北省荊州市還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國都所在。半個世紀前的1965年,為了興修水利,荊州市文物工作者發掘了一座名為望山1號墓的大型楚國貴族墓葬。在這座16米見方的土坑墓中,出土了舉世矚目的“越王勾踐自用劍”。然而就在發掘過程中,考古隊員們意外地發現,就在望山1號墓500米外,竟然還有一座超級大墓。根據考古命名規律,人們稱新發現的大墓為“望山橋1號墓”,而它的面積則是望山1號墓的3到4倍。

對於新發現的墓葬,文物工作者沒有立刻進行發掘,他們等待著新的文物保護技術的出現,等待著最佳的發掘時機。

時間一晃就是50年,2014年年底,望山橋1號墓的發掘終於開始了。多年來,多種技術手段下的勘探,讓考古隊員信心十足。32乘34米的墓葬面積以及巨大的13級地下階梯都在吸引著人們早日一探究竟。

發掘開始後,一度進展順利。然而當清理到墓室第7級臺階時,填土中卻意外出現了盜洞。盜洞是否打穿了墓室?而且,此前的勘探與發掘為什麼沒能發現它呢?

通過對盜洞的清理和分析,最終人們確定,墓葬被盜竟然發生在下葬後不久。這樣一來,地層的變化以及土質的接近最終掩蓋了盜洞留下的痕跡。

時間接近的盜擾在考古界被稱為“熱盜”,這時候的盜墓者往往對死者還殘存敬畏。另外,古代盜墓者對隨葬品的價值判斷和今天不同,這就造成了一些古墓在經歷了“熱盜”後,仍然能有很大的收穫。可是,望山橋1號墓的情況也是如此嗎?

繼續向下清理,人們發現大墓槨室被一層厚厚的青膏泥和滿坑的積水覆蓋著。青膏泥是一種粘性土壤,然而對於它的形成原因,大墓發掘領隊,荊州博物館副館長賈漢清卻提出了一種新的認識。無論成因如何,在中國南方,青膏泥和積水對有機質文物的保護有著非同一般的作用,這確實人們公認的。如果槨室中還存有文物,那麼它們的情況應該十分樂觀。

時間跨入2015年,大墓槨室終於完全暴露,發掘現場大會戰的氣氛越來越濃。1月8號這一天,槨室的開啟終於排上了日程。荊州博物館對這一天的到來做了最充足的準備,50年苦苦等待即將出現最後的結果。 

收視TOP榜
860010-11190602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