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體育 > 新聞資訊

張虹速滑冬奧奪冠揭秘 科技助歷史性突破

發佈時間:2014年03月19日 11:55 | 進入體育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新聞

熱點推薦 更多
賽事推薦 更多

  新華社記者王鏡宇、馬向菲、鄒大鵬

  在索契冬奧會速滑女子1000米比賽中,中國運動員張虹以1分14秒02的佳績奪冠,被很多人視為冬奧會上的一大“黑馬”。但是,他的主管教練馮慶波和科研教練陳月亮卻很清楚,她能取得金牌絕非偶然,金牌突破的背後是科學訓練和科研保障的助推。

  在備戰索契冬奧會的20多個月之中,在國家體育總局科教司的支持下,湖北理工學院體育部主任、長期從事速滑項目體能訓練研究的陳月亮博士全程參與了張虹的備戰工作。他向新華社記者全面介紹了張虹在冬奧會上奪冠的“科技含量”,揭示出“偶然”中的必然。

  突破口對準1000米

  在索契冬奧會之前,中國速滑隊瞄準的突破口是傳統優勢項目女子500米,而最終實現歷史性突破的卻是1000米。陳月亮認為,張虹的成功首先歸功於對項目特徵的再認識。

  速度滑冰500米世界優秀選手兼項1000米的幾率幾乎達到100%。此前,這兩個項目國內外訓練方法手段和訓練負荷特徵也基本一致,“以短帶長”是這兩個項目訓練的基本模式。但是,陳月亮經過多年研究後認為,500米成績好的運動員1000米成績也好,這只是一個大概率事件,不具有必然性。通過數據分析、基礎測試和邏輯推理,他大膽提出,這兩個項目生理基礎具有質的差別的理論假設:500米項目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局部肌肉耐乳酸能力,而腦細胞的耐乳酸能力不起決定性作用;1000米項目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局部肌肉耐乳酸能力、腦細胞耐乳酸能力和心肺機能支持能力。

  基於以上認識,陳月亮認為1000米與500米項目的生理機制具有質的不同,因此1000米訓練的複雜程度遠遠高於500米。持續性有氧能力訓練、發展性間歇訓練、高強性間歇訓練和大強度重復訓練都成為必不可少的訓練內容。在兩年的配合中,馮慶波和陳月亮就此達成的共識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

  其次,張虹的成功也歸功於突破方向的選擇。在2012年國家速滑集訓隊組建之初,主攻方向是500米,在這一項目上中國具備世界前八名水平的運動員有4名:于靜、王北星、張虹、金佩鈺。陳月亮通過大量數據統計對比後提出,張虹起跑過慢,前100米只有11.10-11.20秒的水平,而要在奧運會上獲得500米獎牌至少要具備10.40秒以內的水平,也就是説要提高0.7-0.8秒。對於一名已經處於成熟期的運動員,0.1秒的提高都是很困難的,張虹要在短短1年半的時間內達到這一指標根本不可能。儘管當時張虹在1000米項目上還不突出,但其絕對速度和後程速度耐力強的特點決定,她在這一項目上相對更有潛力。基於以上分析,教練組最終決定讓張虹主攻1000米項目,這一關鍵性的定位最終成就了張虹。

  大週期“藏”實力

  張虹在奧運會上獲得成功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是以兩年為整體的大週期備戰策略。近20年來,中國選手在冬奧會速度滑冰項目上一直難以走出一個怪圈。自葉喬波時代開始,一直到薛瑞紅、王曼麗和王北星,中國優秀短距離選手在奧運會前一年甚至在非奧運的三年中,取得世界盃、世錦賽冠軍無數,有的甚至是“大滿貫”。但是,一到奧運年度,中國選手就與金牌失之交臂。為了避免重蹈覆轍,教練組下決心真正貫徹大週期的訓練安排,避免以年度週期為核心追求短期效益。具體策略為:非奧運賽季以鋪量為主,以打好全面基礎為主,不刻意去追求好成績。女子500米保持在前五名左右,1000米保持在前六名左右。既保持競爭力和一定的信心,又把壓力和包袱甩給對手。在2013-2014賽季,教練組確定了在卡爾加裏、鹽湖城世界盃賽中拿奧運參賽資格、在12月的全國冠軍賽前恢復能力、在世界短距離錦標賽(2014年1月)上建立信心的策略。從後來的進程看,每一步都在掌控之中。

  針對張虹的技術動作、體能特點和優勢、劣勢的分析,教練組在訓練內容和方法手段方面做到了“有所為,有所不為”。馮慶波和陳月亮通過對張虹競技能力全面評估後認為,1、她的起跑能力有較大空間,前100米提高0.3秒是可能的;2、速度耐力可塑性大,由於過去更多的是圍繞500米項目能力進行訓練,所以從速度耐力角度還有很大潛力可挖;3、從技術角度分析,蹬冰的有效性可以進一步改善。踩冰要實,幅度要大。對於張虹重心上下起伏的問題,科研人員認為,這種多年來形成的動力定型很難一時改變,如硬性去改反而可能影響動作的協調性,應維持現狀。

  練上去養起來

  在張虹備戰索契冬奧會的20多個月的時間,馮慶波和陳月亮為她設計了“以恢復促提高”的負荷安排模式。她的訓練看似輕鬆,實際很有講究。

  據陳月亮介紹,從短距離速滑訓練的總體負荷統計來看我們與國外先進國家相比沒有明顯差距,可是成績總是止步不前。他在研究中發現,中國教練員過於重視平均負荷強度,忽略了負荷的週期性變化和波浪式起伏特徵,導致訓練負荷安排扁平化,單次課和小週期安排重點不鮮明,既沒有突出強度,也沒有突出量。導致的結果是,該上強度時上不來,該調整時沒有調下去。

  因此,陳月亮提出了“既要練上去,更要養起來”的訓練理念,要敢於不惜代價安排恢復訓練。在張虹整個備戰週期中,就自身來説雖然總體負荷依然較大,但與過去其他運動員相比總的負荷量呈大幅下降趨勢,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單次訓練課時間短,周課次密度小,恢復時間充分,“有效訓練”比重明顯增加。

  在整個大週期訓練過程中,周訓練課次介於7-9次之間,與過去相比休息時間明顯增多,單次課核心內容訓練持續時間40-60分鐘。馮慶波和陳月亮認為,短距離速度滑冰項目比賽比的是強度,日常訓練理應朝此方向發展。因為“量”大而“強度”低的一般訓練只能夠對慢肌産生刺激,而那些對速度力量具有決定作用的快肌得不到鍛鍊。如果以低強度和一般訓練為主則不可能使機體得到應有刺激,也不會獲得良好的機能適應,長期脫離實戰要求的訓練,不僅不會有效地提高專項運動成績,而且會使機體在形態、結構和功能上朝非專項的方向發展,導致與訓練目標背道而馳。因此,在張虹的訓練中以“大強度”訓練加上“有效恢復”代替了低強度的“大運動量”,訓練效率大大提高。

  “瞞報”見奇效

  隨著冬奧會的臨近,賽前減量和心理調整成為重中之重。為了不給張虹造成過多壓力,教練員和科研人員一直沒有將訓練中真實的指標數據向她透露,起跑成績瞞報了0.2秒左右,單圈成績瞞報了0.5秒左右。在離開哈爾濱赴索契之前,陳月亮曾提出把真實成績告訴張虹的提議,馮慶波堅定地説:“不告訴她,讓她隨便滑”。賽後,張虹表示她不知道自己能拿金牌,這不是謙虛,她確實不知道自己已經具備了這個能力和水平。

  競技狀態調整的關鍵是把體能和心理都恢復到最佳水平,大週期安排的最終目的也在於此。根據多年的實踐經驗,馮慶波安排張虹從賽前20天左右開始減量。由於前期參賽一直沒有針對性調整,她是在疲勞狀態下參加的奧運選拔賽,名次和成績都不好,這對信心是一種打擊。馮慶波和陳月亮的計劃,是讓張虹通過奧運會之前的兩次比賽(全國冠軍賽和日本世錦賽)重新建立信心。這兩次比賽距離奧運會的時間分別是40天和20天,間隔正好。

  通過賽前初步減量,張虹的各項訓練指標在全國冠軍賽前基本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她在相對疲勞狀態下參加了全國冠軍賽,1000米雖然沒有超越本人最高水平,但與2013年在該場地獲得世界盃冠軍時的差距只有0.1秒。在世界短距離錦標賽之前,從訓練指標來看,張虹前100米起跑達到10.80秒,比備戰之初提高了0.3秒左右,單圈最好成績達到26.60秒,達到了大週期訓練計劃制定之初就定下的目標,也增加了馮慶波和陳月亮的信心。世錦賽之前,兩人預測張虹的1000米成績是1分15秒30,結果她兩次滑跑分別為1分15秒17和1分15秒44,在計劃範圍之內。

  索契和長野同屬平原場地,陳月亮研究了世界高水平運動員年度比賽信息資料後認為,冬奧會女子1000米項目前三名成績指標為1分15秒。雖然張虹當時尚未滑出這個成績,但是馮慶波和陳月亮充滿信心,原因有三點:一是索契場地條件略好于長野;二是張虹體能尚未完全恢復,疲勞程度還較深;三是在奧運賽場運動員的興奮和努力程度要高於世錦賽。

  世錦賽之後,國家隊回到哈爾濱進行最後的賽前訓練。隨著負荷的降低,張虹的疲勞感逐步減小,競技能力進一步提升,雖然起跑成績沒有變化,但單圈絕對速度已經達到26.36秒。在最後的14天裏,教練組將調整競技狀態作為唯一目標,賽前減量提到最重要位置。減量方案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保持強度減數量;第二階段,保持數量減強度;最後階段,數量和強度同時減到最低水平。

  賽前料定拿金牌

  綜合500米和1000米項目的相關性和張虹的個人能力,陳月亮曾在賽前預測,如果張虹500米進入前八名,1000米必保獎牌;如果進入前六名,肯定能獲得金牌。張虹在500米比賽中獲得第四名之後,教練組認為,不出大的意外金牌肯定是囊中之物了。直到這個時候,馮慶波才把真實情況向中國代表團有關官員做了彙報。

  通過對所有已進行完的比賽成績和選手錶現的現場分析,陳月亮得出要想獲得金牌需滑出1分14秒70的結論,而馮慶波認為獲得金牌得具備1分14秒50的成績。根據張虹500米比賽的表現,滑出這一成績是很有把握的,關鍵問題是要控制好全程的滑跑節奏,前200米不能滑得太快。經慎重考慮,教練組制定了分段成績指標,0-200米18.10秒,200-600米27.30秒,600-1000米29.10秒,單圈降速差控制在1.7-1.9秒,總成績1分14秒50。

  關鍵時刻,運氣也站在張虹一邊。首先,在抽籤分組環節,張虹抽到內道。在速滑1000米比賽中,雖然數據統計顯示內外道成績不具顯著性差異,但張虹的特點是滑跑內道好于外道,內外道成績一般差異在0.2-0.3秒。其次,按成績分組張虹分在了下半區的第七組,“以我為主,把壓力甩給對手的”目的也達到了。第三,張虹的同組選手是上屆奧運會冠軍奈斯比,她的滑跑風格和張虹類似,這樣張虹的滑跑節奏就不容易被破壞;第四,雖然奈斯比本屆奧運會已經不具備爭奪獎牌的實力,但依然具備前八名的水平,這樣同組競爭張虹不至於因對手水平太差而滑得太鬆弛;第五,20天之前的世界錦標賽1000米項目兩人恰恰也是同組,道次也是一樣,張虹是以1.25秒的優勢贏了對手,所以在心理上也佔據了優勢。

  擁有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張虹最終超水平發揮,滑出了1分14秒02的成績,昂首登上奧運最高領獎臺。(完)

channelId 1 1 1

搜索更多 張虹 速滑訓練 的新聞

860010-110308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