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體育 > 新聞資訊

中國冰壺發展需“伊春式”進步 梯隊建設最重要

發佈時間:2014年01月01日 19:23 | 進入體育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新聞

熱點推薦 更多
賽事推薦 更多

    “最後一刻才進奧運會,現在訂賓館難度有點大。” 即便如此,中國女子冰壺隊隊長王冰玉還是為剛剛拿到冬奧會入場券感到慶倖。這幾天,中國女子冰壺隊出現在中國伊春世界六強國際女子冰壺邀請賽上,為近在眼前的索契冬奧會備戰。儘管“一咳嗽胸口就疼”,但感冒未愈的王冰玉還是堅持出場,“落選賽中出現的問題可以在這次比賽中想法解決。”

    “瑞典隊這次雖然調整了一兩個人,但之前拿了世錦賽冠軍。瑞士A隊是參加2013年世錦賽的隊伍,加拿大隊也派出了高水平隊員,包括中國青年隊,整體水平也不錯。”王冰玉對本報記者表示,很多國家在奧運前會舉辦非常激烈的選拔賽,但國內缺乏這樣的機會,通常“訓練完了就直接去奧運賽場”,因此,除落選賽能讓她們提前熟悉奧運會的氣氛外,像伊春邀請賽這樣水平較高的賽事也會很受重視。

    “專業性是保證每年都有高水平隊伍來參賽的關鍵。”伊春市體育局局長霍義臣向記者介紹,從去年的比賽開始,主辦方就邀請全球頂級制冰師蒂姆來確保賽道的國際水準。

    從1972年開始從事制冰工作的蒂姆,除了最高等級的四級制冰師身份,還具有制冰師培訓師的資格,而全球能擁有這項資格的僅有四五個人。在每場比賽前,外形酷似“沒有鬍鬚的聖誕老人”的蒂姆,總會用一台機器向冰面“灑水”,“就像下雨一樣,但這‘雨’的質量可比我們喝的水要求還高。”他向記者介紹,“在國外,會選擇能用來釀葡萄酒的水進行制冰,而在伊春,我們用的礦泉水雜質含量僅4%,這算得上我見過的最純凈的水了。”

    但僅有水源,沒有幫手也會讓制冰工作難以開展。去年,由於專業人才匱乏,伊春冰壺館的4個賽道讓這位年近七旬的加拿大人有些“孤立無援”,在比賽結束後,他對助手們進行了7天一級制冰師培訓,經過一年的錘煉,蒂姆笑稱“今年我輕鬆了很多”,不少“徒弟”甚至已經能獨立制冰。

    目前,國內一級制冰師約有10人,“伊春就有4人。” 霍義臣表示,辦賽3年以來,伊春有了不少能看出冰壺門道的人,“我們通過電視和中小學的課堂去普及冰壺的理論知識,而冰壺館也針對伊春的4所中小學和一所大學免費開放。”更重要的是,“現在冰壺已經成了伊春的名片,吸引了像哈爾濱萬達城這樣的大型企業和我們一起發展冰壺運動。”用蒂姆的話來説,“作為一個小城市,伊春還處在學習階段,但進步明顯,也許再過5年,伊春能成為中國真正的冰壺之鄉。”中國冰壺運動進步明顯,是他保持樂觀的原因,“25年前,我的制冰老師來哈爾濱工作,當時中國人對冰壺的概念是零,沒人懂更沒有場地,但現在,北京、哈爾濱、伊春、大慶以及南京、上海等南方城市都有了冰壺場地,且中國男女冰壺隊都拿到了索契冬奧會的入場券。這樣的進步是非常值得認可的。”

    但在中國女子冰壺隊教練譚偉東看來,雖然冰壺館越來越多,但數量和制冰專業條件與國際水平仍有較大差距,“國家對冰壺項目很重視,但因基礎不足,冰壺愛好者還是難以找到合適的場館,一時很難提高群眾的參與度。” 他表示,“目前,國內真正具備專業水平的就3支隊伍,人數僅12~15人,要能達到對抗還很難。”因此,在沒有能比肩的對手和場地條件受限的情況下,中國女子冰壺隊每年有多達五六個月在國外訓練比賽,而加拿大是她們的首選。“加拿大冰壺整體水平世界第一,世界前20的隊伍基本上都在那裏。”隨處可見的冰壺館和高手如雲的群眾基礎,是加拿大、瑞典、丹麥、德國、瑞士等冰壺發達國家的共同特點。

    “未來伊春可能會成為國家隊的冰壺訓練基地。”霍義臣帶來的消息讓譚偉東看到了希望,“就女隊而言,五朵金花還是我們的‘全部家當’,雖然二線隊伍進步很快,但還達不到接班的程度。如果秉承把外教請進來,讓隊員走出去的理念,加上國內訓練基地的保障,好好利用下個奧運週期的4年,或許能培養出一些後備人才。”但當前,依靠這幾名老將來保證競技層面引領的優勢,還是冰壺項目獲得認可的主要方式。因此,對苦撐一個項目多年的“五朵金花”而言,索契一役壓力不小,“現在,很多國家的女子冰壺都有不小的進步,但因之前的波動較大,中國隊只能算是保持原有水平甚至略有下滑,但對老隊員而言,這很可能是最後一次征戰奧運,所以,大家會拼盡全力打好比賽,打一場賺一場吧。”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304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