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絡電視臺記者 李敬)中國男籃對陣中華台北的當天上午,著名評論員于嘉在社交媒體上發表文章,提醒男籃得把中華台北當伊朗打。男籃是不是真的把這個對手當成了伊朗暫時未知,但比賽的結果卻是,寶島兄弟像小組賽時的伊朗一樣,把這支中國男籃打得無話可説。中國男籃因此令人震驚地得到了參加亞錦賽以來的最差戰績(除2007年派二隊參賽以外)。
在這個剛剛立秋的多事之季,中國男籃的這次慘敗,留下了太多待解的謎團。易建聯的傷病是真是詐?臨陣的三個換人,其中到底有多少玄妙?即將開始的全運會,對國家隊有多大影響?那位傳説中5年前被姚明吼、又經歷“偷笑門”的國手,為何還能在國家隊中穩居一席之地?球隊更換翻譯,有沒有更深層次的原因?以及,“歐洲暴龍”揚納基斯在中國的道路還能有多長?
但這些,其實還只是表面上的問題所在。而真正的內因,則是中國男子籃球的水平在繼續下滑。在姚明退役後,中國男籃失去的遠遠不止是一個強有力的中鋒,而更像是遠航的水手找不到了燈塔。倫敦奧運會前,時任中國隊主帥鄧華德説,易建聯的高度決定了中國男籃的高度,這話説得再中肯不過。事實也很殘酷,在無緣NBA後,這位當今中國男籃的旗幟性人物甚至拒絕了歐洲的邀請,選擇了水平更低、但取得收入更容易的CBA。
易建聯註定無法像姚明一樣,繼續帶領中國籃球衝擊更高的高度。他的選擇也像極了目前中國籃球第一梯隊的整體狀況,暮氣沉沉,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在CBA,各隊依靠的毫無疑問是那些拿著超高薪水的歐美外援,以及來自中華台北的精英球員們。這不僅是本土當打球員實力不濟的反映,更阻礙了年輕球員的成長。面對本土球員與歐美外援間鴻溝般的差距,相當一部分俱樂部投資人不僅沒有心急如焚,反而短視地樂於坐享外援們帶來的感官刺激。
中國籃球的管理者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聯賽出現依賴外援的苗頭時,管理者們所做的卻是在任由這樣的態勢星火燎原。而在國家隊層面,挑大梁的球員依然是除姚明外,五年前北京奧運會的那支隊伍,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隊都難以想象的事情。如果已經在歐洲證明過自己的揚納基斯在這個夏天説再見,那麼我們不知該不該認為是管理者的妥協。
我們真的不願意在男籃低落時,把他們將男足聯絡起來,從而讓讀者認為是在俗套地揶揄後者,但作為中國目前職業化程度最高的兩個項目,男籃和男足的處境和問題的確確有些相似。職業聯賽依靠外援造成的虛假繁榮,以及因此帶來的本土大腕的收入攀升,成為了國家隊水平、鬥志同時下降的催化劑,以至於倫敦奧運的慘敗也無法讓他們驚醒,因為回到聯賽的他們,依然會是老闆和球迷眼中的香餑餑。曾經有人暗示過,兩個骯髒程度互不相讓的群體,為何一個莫名其妙地成為了大眾偶像,另一個卻是痰盂。這次慘痛的失利,會是撕掉了那塊表面光鮮的遮羞布嗎?
我們也不想在這支隊伍中尋找某個人成為失利的替罪羊,因為那沒有意義。中國籃球應該做的,是更加緊張地面對未來。要知道,即使是年輕一代中最具實力的王哲林,也還不具備打入NBA的絕對實力。但,希望,就在他們身上。如果這些被外界成為天才的年輕人們像現在的國手一樣沉迷于只是在CBA的國內球員中呼風喚雨,那麼中國男籃無疑將與籃球的巔峰之路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