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剛剛當選國際足聯理事的張劍,成為繼張吉龍之後,第一位進入國際足聯核心決策機構的中國足協官員,這一方面得益於中國足球改革兩年來所推動形成的影響力,同時也對足改發展以及申辦未來某一屆世界盃的計劃,創造了交流更為順暢的外部環境,值得足球界人士感到欣慰。
此次選舉中,由於科威特人法赫德棄選,亞洲區3個男性理事職位的競爭,由曾經的“4選3”變為最終的“3選3”,張劍的當選沒有太大懸念。但同時要看到,這次當選並非偶然。中國足協這次是主動參選,全力籌備近一年,透露出積極融入世界足壇事務的信號,表現出敢於承擔責任和發揮自身作用的形象,引得亞足聯和國際足聯關注。
其次,中國足球兩年來“苦煉內功”,按照足改方案的要求,狠抓青訓,重視聯賽,建設國家隊,使得中國職業足球市場逐步成為歐洲五大聯賽之外的又一個世界中心,這也為中國足協在國際足聯211個會員中,從僅有的37個理事席位中贏得一席之地,形成了外部影響力。由此看,這是內外因共同努力下的成果。
那麼,張劍當選,將為中國足球發展,帶來怎樣的實質意義?首先,要明白國際足聯理事會的構成和職責。它的前身為國際足聯執委會,改革後理事會成員由原來的25名增加至37名,職責定位為國際足聯的主要決策機構,同時也作為監督和戰略機構,為國際足壇事務設定發展藍圖。
這其中,包括國際足聯主席因凡蒂諾、8名副主席以及28名由各大洲會員協會選出的成員。這37人,幾乎都來自37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會員協會,體現了代表的廣泛性。當選的張劍,作為現任的中國足協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將與足球強國如德國、意大利、巴西以及亞洲近鄰日、韓等協會的官員代表,各自佔據一席,擁有在某種程度上平起平坐的話語權。從這個層面看,這將有利於為中國足球發展創造積極的外部環境。
當然,當選理事,僅僅是中國足球擴大話語權的一方面。中國足協相關負責人表示,足改兩年來,“足球外交”不斷取得進步。協會在“脫鉤”後,得到國家相關部委和體育總局的支持,有了業務上的外事權——所有與業務有關係的活動,決定權都在協會,不再由上級單位批准,可以在協會層面決定後立即回復國際組織。因此,“總體形象在改善,也更加融入國際足球社會”。而且,“足協自行審批出訪足球活動,不受時間人數和批次限制”,這對於中國足球從業務角度出發順應國際潮流,是非常大的支持。
隨著張劍的當選,“何時申辦世界盃”成為外界關心的話題。對於這一願望,《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明確在遠期目標中要“積極申辦國際足聯男足世界盃”。為此,中國足協也做了積極研究。足協相關人員近期向記者證實,已在研究申辦政策和條件,“一切在計劃裏,(世界盃)肯定要申辦的”。而且中國足協目前申辦2023年亞洲盃,也是在積累經驗。不過,到底申辦哪一屆世界盃,輪到亞洲下次申辦最早是哪一屆,由於國際足聯還沒有出臺明確規定,足協研究可能還沒有成形,目前也無法對外公佈。
理性來看,世界盃申辦非一日之功,而張劍當選理事,也只是足協提升話語權邁出的一步。中國足球如想培養出下一個“張吉龍”式的——既擔任過亞足聯第一副主席,又擔任過國際足聯執委的足壇外交人士,還需要時間和經驗的積累。
因此,中國足協在理順體制和機制後,作為一個社團組織,要抓住張劍當選理事的契機,繼續對這個“制高點”全力支持,並要不斷輸送人員到國際足聯、亞足聯任職,繼續在國際足壇事務中發揮作用,擴大交流層面,從而為中國足球整體實力提升、最終申辦世界盃,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