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圖為第十屆中國足協第三次會員大會(新華社記者肖藝九攝)
新華社武漢1月18日電(記者李勁峰、王玉)18日在武漢召開的第十屆中國足協第三次會員大會上,與會會員通過表決,原則通過《中國足球青訓體系建設“165”行動計劃》,提升青訓體系建設層次水平。中國足協擬邀請約百名國足著名教練和運動員,當“球探”或服務校園足球的老師。
中國足協副主席李毓毅介紹,這項行動計劃是由中國足協與教育部歷經八九個月時間,共同研究出臺的,以此突破體育教育政策壁壘,完成青訓體系頂層設計。
“165”行動計劃,包括構建完善1個機制,建設6個平臺,強化5項保障。其中1項機制是指國務院足球改革發展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組織中國足協和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今後每月召開一次例會,每年聯合開展2-3次專題調研。
李毓毅説,“165”行動計劃建設的6個平臺,可以通俗理解為一是探索建立校園足球業餘俱樂部;二是足協加速青訓中心建設,三是中超中甲增設青訓序列的17歲年齡梯隊,四是評估扶持社會青少年足球培訓機構,五是開展青少年足球主客場聯賽,把過去雙年齡段改為單年齡段,把過去的賽會制改成主客場制;第六是將送到國外踢球的孩子,建立數據庫加以關注。
此外,5項保障是指加強以教練員為主體的人才隊伍建設,強化技術服務,修訂《中國青少年足球訓練教學大綱》,完善青少年競賽訓練體系,建立全國青少年足球運動員、教練員的競訓技術檔案。
“在強化技術服務方面,我們計划動員在中國足球歷史上做過貢獻的老同志,來為校園足球服務。”李毓毅説,像范志毅這類在國家隊踢過球,或當過教練的老同志,希望他們能在青訓平臺上,能為全國校園足球和青訓體系服務。
李毓毅介紹,他們初步目標是邀請100個左右國家隊著名教練和運動員,成為選拔優秀苗子的球探,校園足球服務的老師,指導地方足球提高水平的專家,“計劃兩三個安排一個組,遍佈多數城市,我們決心要做好這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