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青少臺 > 首頁

幼小銜接不能揠苗助長

發佈時間: 2014年11月03日 11: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中國教育報 | 手機看新聞

青少欄目 >> 點擊看直播
壁紙推薦
遊戲推薦

原標題:

  成功的幼小銜接有利於兒童儘快適應小學生活,為今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國內的相關研究表明,目前我國普遍存在的幼小銜接問題表現為兩種極端傾向:一是入學兒童在學習能力與適應能力方面準備不足;二是對學齡前兒童進行過早的學力、智力開發。

幼小銜接不能揠苗助長

幼小銜接不能揠苗助長

  究其根源,幼兒園與小學“各行其政”,缺乏合理的銜接機制,是造成教育斷層的重要因素,而一些民辦教育機構誇大了教育缺位,對“幼升小”恐慌情緒的蔓延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作為學前教育工作者,筆者認為,透過社會上的種種浮躁情緒,應將關注點拉回到兒童教育本源上。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耳熟能詳的話成了孩子的緊箍咒,也促使超前教育成為常態。殊不知,不適時的教育會事倍功半,機械化的培養會阻礙兒童的智力發育,同時給兒童的身體健康帶來不利影響。對於家長而言,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是幼小銜接的重要前提,盲目攀比孩子會背誦多少古詩、會算出幾百甚至幾千以內的加減法,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孩子的痛苦之上。

  此外,幼兒身心發展並不成熟,“催熟”只會給他們帶來焦慮感。在一些孩子心中,“別人家的孩子”似乎成了“天敵”,而這種自卑感和攀比心很可能伴隨孩子的一生。因此,家長要充分認識到兒童是學習過程的主體,尊重兒童的個體差異,為孩子的天性“鬆綁”。

  西方國家也曾經歷幼小銜接的困惑期,從重視知識技能的培養到注重全面綜合發展,進而過渡到科學的幼小銜接。通過其發展歷程,可以得出三點啟示:

  首先,必須打破傳統觀念。發達國家也經歷了“重智育,輕德育”的階段。因此,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更加注重孩子的交往能力、情緒變化、集體意識。

  其次,必須重視兒童的“話語權”。例如,美國、德國的家長將注意力集中在兒童自身的認知、情感上,對於孩子出現的消極情緒,採用“疏”而不是“堵”的方式,有利於孩子在規則約束下形成健全獨立的人格與主動性。

  最後,加強家校間的溝通。英國的學校會定期進行家庭訪問和家庭輔導,有效搭建了家庭與學校間的橋梁,為家長提供及時的信息與指導。幼小銜接不僅是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更是家庭與學校的銜接。然而,我國大部分家庭缺乏與學校的溝通與配合,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割裂開,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教育就行了,教育問題都是教師的責任,這種觀念不利於幼小銜接的系統性與連貫性。

  人生百年,立於幼學。“幼學”不能揠苗助長、竭澤而漁,也不能人云亦云、放任自流。“人生不是百米賽跑,而是一場無窮無盡的馬拉松”,提前一秒決定不了整個人生。同樣,兒童的成長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每個家長在子女的兒童階段,都應充分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孩子,以長遠的眼光培養孩子,杜絕急於求成的“速效”教育與“重智育,輕德育”的功利教育。

  ■應婉林(作者單位:浙江省諸暨市浣江幼教集團)

channelId 1 1 1

搜索更多 的新聞

860010-112206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