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青少臺 > 首頁

“房娃”雷言折射功利主義學習態度

發佈時間: 2014年10月31日 16: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中國教育報 | 手機看新聞

青少欄目 >> 點擊看直播
壁紙推薦
遊戲推薦

原標題:

  近日,一位初中男生小虎因家中有14套房子不明白為什麼要上學,而受到了網絡輿論的爭議,誠然,小虎錯誤觀念顯然是應該批評的,但是這股社會功利主義的學習態度和現象卻是當下社會所反映的現實,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反思和思考。

北京房娃有14套房稱上學幹嘛

北京房娃有14套房稱上學幹嘛

    ■顧駿

    開學未滿兩月,不少家長面對“熊孩子”已百般無奈。近日一些家長組團到北京市中小學心理諮詢中心尋求專家良策。其中有一位初中男生小虎,家有14套房子,全家平時住在城裏,週末到郊區26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去度假。還有12套房子出租。從小生活優越,他不明白為什麼要上學。“我家租房收多少錢我都心裏有數,夠我吃三輩子了,為什麼還要上學?我只要會收房租就行了。”所以吵著要輟學,父母一點沒有辦法。

    孩子頑皮,家長放任,所謂專家則昏招迭出,認為小虎倦學是因為家裏舒適和校園緊張反差太大,所以建議,告訴孩子,家裏收入再多也是爸爸媽媽的,啃老必須家長同意。但父母要對社會負責,把孩子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所以,如果不接受學校教育,那麼家裏的財産就“沒你的份兒”。

    這算哪門子“諮詢建議”?孩子因為家有錢財,覺得不需要學習,這本身是錯誤的,現在用能否得到錢財來刺激孩子學習積極性,不等於強化孩子頭腦中的錯誤觀念?小虎輟學理由之錯誤本不在“啃老”,而在於對人活著究竟為了什麼,完全缺乏感覺。只要有錢就不用學習,其背後邏輯是學習僅為個人生存的手段,既然活著不成問題,那又何必學習?這樣的邏輯看起來荒唐,其實從來不鮮見。問問在農村田頭幹活和城市攤位幫工的年幼孩子的父母,回答雖有不同,但邏輯幾乎沒有差別:“為什麼這麼小不學習就幹活了?”“現在學習有什麼用,大學畢業還不一樣打工?”

    即便打工幹的活一樣,但讀過和沒讀過大學的人在打工中和下班後的體驗感受,還是不一樣的。古時的拉丁人有諺語:“凡有所學,皆成性格”。人與其他動物的本質區別是人有最大的學習能力,能夠通過學習改變自己,所以,學習是人之為人的特質,學習讓人自身得到伸展,讓內在潛力得到實現,人通過學習所獲得的自我改善,足以改變人生。如此道理,小虎可能還太小,不懂。

    小虎的不懂很可能源自於其父母從小沒有讓他知道學習的道理:學習有助於生存,但學習不是僅僅為了生存,就像吃飯為了活著,但活著不是為了吃飯。如果父母能讓小虎像熟悉12套房子租金那樣明白學習對人生的意義,他應該不會吵著輟學。但平心而論,現在社會上有多少父母都拿著生存作為理由,催逼孩子學習?“不好好學習,將來就沒飯吃”,“不好好學習,將來只能掃大街”,等等。對學習作簡單化和功利化解讀的豈止小虎父母?區別只在於不同家庭的經濟條件不同,一個因富裕而驕縱,一個以貧窮為要挾,前者固然不足取,後者時常還被視為“教子有方”,不也視野過於狹窄了?

    所以,小虎的回答並沒有特別突兀之處,之所以會刺痛許多人,不是他的邏輯有問題,而只是為了他具有別人所沒有的“14套房子”。在房價漲到天上去了的當下中國,公眾對“挾房子而藐視學習”的忿忿不平可以理解,但真正值得全社會關注的不是富家子弟因為不愁吃穿所以不學習,而是貧寒子弟因為學習沒用而不學習。這不僅因為後者數量更大,更因為他們要是不學習,個人發展包括未來生存境遇會更難以改變。所以,批評小虎的錯誤觀念是應該的,而行動起來,改變令寒門弟子失去學習信心的社會狀態,糾正全社會功利主義的學習態度則更是必須的。(作者繫上海大學教授)

channelId 1 1 1

搜索更多 房娃 雷言 的新聞

860010-112206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