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青少臺 > 首頁

幼兒園課程改革路向何方

發佈時間: 2014年09月23日 14: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中國教育報 | 手機看新聞

青少欄目 >> 點擊看直播
壁紙推薦
遊戲推薦

原標題:

1

焦海洋 繪

吉林省敦化市黃泥河鎮第一幼兒園正在開展親子活動。祝艷傑 攝

吉林省敦化市黃泥河鎮第一幼兒園正在開展親子活動。祝艷傑 攝

  當前,許多幼兒園教了不該教的東西、用了不適合的方式,“小學化”現象在有些地方還比較嚴重。幼兒園課程結構有別於中小學課程結構,它是以幼兒發展為導向,以經驗獲得為過程和目的的動態結構。幼兒園課程應堅持“以學定教”,關注生活,走向整合。

    ■虞永平

    幼兒園課程不能脫離“以學定教”

    最近,上海市全面推行小學“零起點”教學。小學教學應按照國家的課程標準進行,要遵循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規律,從小學課程的起點開始學、不搶跑,幼兒園教育也應該如此。幼兒園教育也不要搶跑,不要跟小學教育重復,要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拒絕“小學化”。

    按照幼兒身心發展規律來實行教育,就是要“以學定教”。從宏觀上説,“以學定教”就是要關注學習者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避免跨齡教育、揠苗助長,要通過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真正理解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結合幼兒園幼兒生活的現實,使兒童和兒童發展具體化、情境化;從微觀層面看,“以學定教”意味著關注自己面對的特定班級兒童的需要、興趣和現實的學習狀況,關注現實的社區、家庭和幼兒園環境資源條件,選擇和組織教育內容,採用適合兒童的活動方法和策略,確保活動的有效性。

    有的幼兒園教師會問:“現在幼兒園課程很多,有國內的有國外的,有那麼多課程,到底用哪幾個?怎麼用?”其實,在課程使用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把課程逐步轉化成為適合自己幼兒園、適合自己班級的課程,這個過程是適應的過程,也是讓課程更加適合自己所面對的兒童的過程,這就是“以學定教”的重要內涵。

    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與《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裏,“生活”一詞分別出現了32次和81次,“活動”分別出現了47次和83次。而且,這兩份文件裏面都強調“綜合”、“整體”、“滲透”等詞語,而這些詞語可能是影響我們理解、學習這些文件最關鍵的詞語。

    幼兒是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遊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讓兒童在多樣化的活動中,主動探究、體驗、交往和表達,不斷獲得新經驗。幼兒園的活動重點不是教師準備講解什麼,而是準備讓兒童做什麼、獲得怎麼樣的經驗、應該為兒童的行動創設怎樣的環境和條件。

    學前教育就是要還給兒童一個真正的童年,自主、愉快、充實是幸福童年的重要特徵,應讓兒童過好每一天,並對生活充滿期待,充滿幻想;學前教育就是確證兒童期的意義,確證理解當下的生活對兒童整個生命成長的意義,努力尋求能讓兒童經歷和感受到美好世界、美好生活的科學的課程,為兒童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生態系統。學前教育工作者應該用專業的態度和方法,努力維護兒童的生存權、發展權、參與權、遊戲權,等等。

    生活是幼兒園課程的基礎和來源

    幼兒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就是他學習的過程,這個過程影響到幼兒的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遊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遊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

    生活是綜合性的活動,是沒有邊界的,是整體的,在生活中學習就是綜合的學習,就是整體的學習。生活是課程的基礎、來源、出發點,生活也是課程的進程。幼兒園一日生活每一個環節都有特別的意義,對孩子的發展都是有貢獻的。

    教師的生活態度、生活意識、生活能力直接影響教育的質量,家庭、幼兒園和社區生活的相容與和諧有利於幼兒的成長和發展。教師不僅要深入地分析和把握幼兒園的生活,還要關注孩子的家庭生活,關注社區生活、社區資源。幼兒園不僅要有適宜幼兒閱讀的書,還要有多種多樣的資源。這些資源完全靠買是不現實的,也是辦不到的,要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區豐富多樣的資源,可以買一些積木等幼兒玩的器材,但更要充分利用生活中安全、多樣的材料。

    在幼兒園教育中,需要樹立“師幼共同生活”的理念。教師不是僅僅照護幼兒的生活,而是參與幼兒的生活,與幼兒共同生活,在此過程中理解兒童的生活需求和嚮往,把握幼兒的生活趣味,變審視兒童生活為體會和反思兒童與自己的生活。在與幼兒共同生活中,教師要充實幼兒的生活環境,擴展生活的範圍,創造活動的機會和條件,讓幼兒不斷獲得新的經驗。共同生活意味著教師要感受幼兒的心靈,向幼兒學習,讓幼兒成為課程的重要決策者之一。

    其實,《指南》裏面也有許多生活的觀念:第一,發現生活中的事物和資源。生活中有許多生活的事物和資源可以用於幼兒園的教育教學,要到生活中尋找和發現有價值的課程資源。第二,要努力讓幼兒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和挑戰,這是重要的學習。許多學習只有在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和挑戰的過程當中,才真正是有效的。第三,要利用生活中的機遇和條件。現實生活中有許多機遇,如交往的機遇、操作的機遇等,需要我們去充分把握和有效利用。第四,形成生活中的習慣和規則。幼兒園裏的習慣和規則不是教師給予的,應該是跟幼兒共同商量決定的。

    “我們提倡的幼稚園課程,首先應注意的是實際行為,凡掃地、抹桌、熬糖、炒米花以及養雞、養蠶、種玉蜀黍和各種小花,能夠實際行動的,都應讓他們實際去行動。在行動中所得的認識,才是真實的知識;在行動中所發生的困難,才是真實的問題;在行動中所獲得的勝利,才是真實的制馭環境的能力。我鄭重地再説一句,幼童一定先有了直接經驗,然後才可以補充想象。”著名幼兒教育專家張雪門認為,“五六歲的孩子們在幼稚園生活的實踐,就是行為課程。這份課程也和一般的課程一樣,包括了工作、遊戲、音樂、故事等材料,然而這完全根據于生活:它從生活而來,從生活而開展,也從生活而結束。不像一般的完全限于教材的活動。在今日以教材為中心的氣氛中,我們特別提倡行為課程。”

    我曾經在一所幼兒園裏看到一片竹林,離竹林很遠的地方看到了一棵竹筍。一位教師帶了一隊孩子正在參觀。我就問:“竹林在那邊,為什麼這個地方有一棵竹筍?”接下來,他們圍繞我的問題開展了探索活動,他們發現越是靠近竹林竹筍越多,越是遠離竹林竹筍越少。他們把地挖開,挖開以後在地裏就看到了竹根,發現原來在地底下有竹根不斷地往前延伸,所以其他地方才會出現竹筍。這些發現是孩子們通過動手、觀察和推理去獲得的。這就是探究式的學習,等他們再去看竹筍的時候,感受就不一樣了。

    因此,幼兒教師要充分把握一日生活中的各種機會和條件。鍛鍊身體、學習語言、社會性的發展都要通過生活的機會。現在許多幼兒園都有科學發現室,但內容過於規制化,設備過於高檔化,基本上是中學的實驗器材,這些科學發現室是不可能讓孩子獲得真正的科學經驗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科學發現室和器材,而是生活中的科學我們怎麼去把握,生活中的科學問題我們如何去解決。在生活中,還有許多美的東西,要感受生活中的美。生活是幼兒園課程的重要來源。成人要善於發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並運用於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度和能力。直接經驗對幼兒來説是非常重要的,要讓孩子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去思考、發現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獲得經驗。

    幼兒園各類課程都需要有機整合

    兒童是一個有機體,幼兒園教育要讓兒童以整體的方式去感受和表達這個世界,建立對世界整體的認識。因此,整合對幼兒園教育非常重要,整合的核心意義就是有機聯絡、相互滲透。整合的要求是“有機”:符合生活和經驗的邏輯,是自然延伸,有自然聯絡,不是重復和機械拼接,是補缺和擴展。整合是幼兒園各類課程的共同原則,整合不只是領域之間的,領域內也需要整合。幼兒園教育應杜絕教師分人分科。整合的前提是教師熟知兒童的發展,並對幼兒各領域發展的關鍵經驗有敏感性。

    《指南》中五大領域是相對的劃分,五大領域之間是有機聯絡、相互滲透的。五大領域的核心經驗不是課程本身。課程就是依照核心經驗展開的經驗分解、教師和幼兒為獲得經驗所進行的環境和材料準備及幼兒多感官的參與和努力的過程。整合是幼兒園課程的原則,不管什麼課程類型,都應貫徹整合的原則。經驗或行動是幼兒園課程的現實表現形態,幼兒園課程結構就是行動結構。

    因此,幼兒園教育應關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兒童的發展是一個整體,要注重領域之間、目標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協調發展,而不應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發展。

    幼兒園課程是一個以思考為紐帶的綜合行動結構,而不只是靜態的知識結構,幼兒發展的關鍵是不斷獲得新經驗,只有在行動中才能獲得真正的經驗。幼兒園課程結構有別於中小學課程結構,它是以幼兒發展為導向,以經驗獲得為過程和目的的動態結構。行動是沒有學科邊界的,行動的課程一定是整體的、關聯的。

    兒童是在與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進行學習、獲得經驗的。因此,不斷變化的活動對象和環境,是兒童不斷感知外部世界並擴展和更新經驗的重要方式。但感知世界和獲得經驗不是學習的全部,兒童將已有的經驗組織起來,並以各種方式表達出來也是重要的學習,這有助於兒童經驗的系統化和重組,有助於經驗的整合和拓展。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曾經用“五指活動”(陳鶴琴所説的五項活動跟《指南》裏面説的五項活動是一樣的,只是他當年沒有説“語言”,而是説“語文”)來形象地説明幼兒園課程的整體性:五指活動的五個方面就像人的五個手指一樣,是有機聯絡、血脈相連的;五個手指是各不相同的,每個手指都有自己的功能,缺一不可;五個手指要共同、合理地使用,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五個手指是靈活有彈性的,不是死板的;五個手指都長在手掌上。陳鶴琴認為這個手掌就是生活,孩子的五根手指必須長在孩子的手掌上,不能長在成人的手掌上。如果孩子的手指長在成人的手掌上,這個手就是畸形的。幼兒園的課程必須基於孩子的生活,不能基於成人的生活。手掌就是生活,課程來自生活。幼兒園的課程一定是以孩子的生活為基礎的。對孩子的生活研究得越透,幼兒園的課程就越適宜。

    (作者係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長、南京師範大學教授,本文根據作者在2014中國學前教育年會上的報告整理)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2206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