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8年4月,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裏,一個攝影展引起了轟動。展出的作品是中國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景觀,而這些作品全部出自一位名叫殷鴻森的老人之手。殷鴻森1933年出生在上海,70年代支援大西北建設來到了陜西,曾經在當地一家國企工作,退休後就帶著老伴四處遊歷,追光捕影。
  • /
    26年來,殷鴻森行走40多萬公里,歷經460多個大中小城市的1800多個景區和景點,所到之處他都會在中國地圖上用紅圈標注。殷鴻森平日裏省吃儉用,把三分之二的積蓄都用在了旅遊和購買器材上。
  • /
    多年來,殷鴻森把自己的作品整理並打印成了30本畫冊,每本畫冊不僅記載著老人艱辛的創作旅程,也凝聚著老人的心血和汗水。
  • /
    工程師出身的殷鴻森十分嚴謹,退休後依然保持著一個好習慣:凡是和他攝影有關的資料,他都會收藏好,就連20多年來買的景點門票,也都保存著。
  • /
    殷鴻森的兒子非常支持父親的選擇,也為老人購買一些必要的設備。原本供老人看電視節目的高清電視機,如今成了老人和友人交流作品的專用工具。在電視機屏幕上觀看自己的作品,老人有一種説不出的自豪和喜悅。
  • /
    為了節省洗印照片的費用,殷鴻森花了2000元買了一台彩色打印機。
  • /
    剛開始接觸數碼攝影,最大的難度就是後期製作。為此,老人買了專業書籍閱讀,很快就掌握了照片後期處理技術。如今,他調製出來的照片已經十分接近專業水平。
  • /
    早年,老伴跟著殷鴻森東奔西跑,是他的得力幫手。可沒多久,老伴患了重病,需要長期臥床休息。殷鴻森既要照顧老伴,又要從事攝影,非常辛苦。後來,小兒子辭職在家照看母親,殷鴻森才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來攝影。
  • /
    2009年以來,殷鴻森跑遍全國一半以上的圖書館,捐贈自己的攝影作品。每次捐贈,老人都會親自提著沉甸甸的書趕到現場。
  • /
    如今,殷鴻森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在晚年辦一次“中國的世界歷史文化和自然遺産”影展,並出版一本講述老朋友故事的影集。
  • /
    殷鴻森是個喜歡懷舊的人,心中一直念著過去的同學和同事。在學會攝影后,他除了堅持完成自己設立的專題外,還堅持每年走訪老同學和老同事,用鏡頭去記錄和他們在一起的幸福時光。他會把照片做成一個小冊子,然後寄給每一位老朋友。
  • /
    曾有一位攝影家評價殷鴻森説:“老人的攝影技術未必十分嫻熟,但他所做的事和走過的路值得每一個攝影人思考。”回顧自己20多年的攝影之路,殷鴻森説,攝影帶給他的不僅僅是快樂,還讓他加深了對祖國文化的了解,他很樂意做一個宣傳祖國大好河山和優秀文化的使者。
  • /

追光捕影的老人

攝影報道/開爾
責編/楊小淼
責編郵箱/1714523629#qq.com

【媒體轉載須經央視網及作者授權】2015/02/12

登錄註冊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