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杭州馬市街小營公園的深處,有一家銅雕店,小店沒有招牌,也沒有介紹,唯一的標識,是銀色信箱上用油性筆寫的“雕刻”二字。66歲的陳順興就是這家小店的主人,他從小跟爺爺、大伯學習雕刻,做銅雕已有49個年頭了,老底子家裏開了一個銀樓。
  • /
    走進他7平米的工作間,三面墻上挂滿了銅浮雕肖像,有孔子、毛澤東、愛因斯坦等,古今中外都齊全了,其中很多都獲過全國性大獎。“做肖像很難,沒幾個人在做,就像一個畫家,畫全身容易,畫臉部卻很難。”陳順興説。
  • /
    “18歲的時候我很笨,拿了一塊0.8cm厚的黃銅板,用雕刻的手法,從面上一點一點鑿,把不要的削掉,費了不少勁。後來坐下來仔細一琢磨,為什麼不拿塊薄銅片從背面敲呢?”這塊用雕刻手法製成的魯迅像,成了陳順興研究銅雕手藝的緣起,也算是他的銅雕處女作。
  • /
    右手拿一把榔頭,左手拿一個鑿子,榔頭跟著鑿子走,這是陳順興工作時的狀態,因此他把自己的手藝,稱作“老榔頭的藝術”。他拿榔頭的右手,大拇指關節變形的厲害,手掌也特別厚實。剛開始做的時候,不小心敲到手指是家常便飯,有時敲得重,痛到眼淚都不自覺流出來。
  • /
    做銅雕用的主要原料,有紫銅和黃銅兩種。陳順興説:“紫銅是不添加任何其他金屬的銅單質,顏色‘發悶’,質地柔軟,容易成型。黃銅鮮艷,質地硬,耐腐蝕性強。兩者各有特色,客人選擇黃銅的更多。”
  • /
    銅板厚度從1.2毫米到0.8毫米,再到0.5毫米,越薄越容易敲破,技術難度也越高,一旦敲破,就全部廢了,沒法補。陳順興説,剛開始做銅雕那會,廢得很多,一張銅板400多塊,2米長,有時候一天得廢掉好幾百塊錢。
  • /
    “時間長了,手感有了,聽聲音也能辨別,榔頭會告訴我,老陳啊,這裡不能再敲了,再敲就破了。”陳順興笑著説。要做到“一錘定型”,至少得花上10年功夫。
  • /
    在銅板上畫輪廓的時候,手法得變形著畫,因為銅敲下去的時候,會拉伸,就像哈哈鏡一般,要多次計算和測試,才能畫得準。
  • /
    20多年前,第四套人民幣出來時,陳順興做了100元人民幣上四位領導人的銅像,但苦於沒辦法化學處理出深淺古銅搭配的色調,於是他從網上找好教授,帶上銅像去浙江工業大學當面求教。教授蹦出的都是英文專業詞彙,陳順興不懂,索性就讓教授示範一遍,學來以後,自己再慢慢摸索,如何用藥水調配出深古銅色、中古銅色、淺古銅色。
  • /
    陳順興不喜歡麻將撲克,就喜歡琢磨銅雕和健身,琢磨起銅雕來,他用“老瘋子”來形容自己,年紀雖然大了,可倒三角的身材依然明顯。他特意在小店裝了面全身鏡,這樣可以邊舉啞鈴邊看肌肉,工作臺的一側固定著一根杠,是他做俯臥撐用的。
  • /
    家住近江,陳興順每天步行往返銅雕店,早上7點開門,下午4點半回去。坐在屋子裏,點一根煙、泡一杯茶,看著三面墻上自己一錘一錘敲出來的雕像,是一種享受。
  • /
    陳順興有一個願望還未實現,敲一幅25米的清明上河圖,“花上三、四年的時間,一定要把它做出來。”他躊躇著説道。
  • /
    談到可以做到什麼時候,陳順興説:“只要榔頭拿得動,我不會停下來。”他打算等自己真的幹不動了,就將手藝傳給兩個兒子。他的兩個兒子,都是法律系畢業,讀書時代跟著他學過手藝,基礎很紮實,尤其是大兒子,雕刻做得特別好。 
  • /
    陳順興給自己做的銅雕寫了副對聯:銅板叮咚響,笑容永留世。 他解釋説:“每天敲敲打打做出來的銅像,過了很多年,色澤或許會改變,但銅像上的笑容不會變,永遠留在世上。”
  • /
    有人問他:一輩子幹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是怎樣的一種感受?陳順興調皮地把手放在嘴邊,老頑童似地做了一個飛吻的手勢:“如果有一天説再見了,我毫無怨言。”
  • /

老榔頭的藝術

攝影/王川
責編/孟利錚
投稿郵箱/1714523629#qq.com

【媒體轉載須經央視網及作者同意】2015/08/27

登錄註冊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

北京市 海淀區

粉絲142388人

北京市 海淀區

粉絲869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