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浙江杭州南宋禦街一帶,行人車輛川流不息,透出這個城市的繁華和喧鬧。戚建飛的箍桶店就坐落在這個煙酒食肆林立的地方。30多年前,戚師傅帶著自家祖傳的手藝從老家諸暨來到杭州打拼,箍桶店歷經了五次搬遷,如今的門店由戚建飛和他26歲的兒子戚越峰一起打理。
  • /
    戚建飛今年63歲,能説一口流利的杭州話,製作木桶、木盆的手藝是從祖父那裏學來的。作為長孫,戚建飛深得祖父的疼愛。“爺爺走到哪,都愛帶著我。”戚建飛説。
  • /
    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學會一門木工手藝,格外受人尊敬。誰家想做個木桶、木盆,都會找戚建飛的爺爺幫忙。當年做木活,一天的工資1塊6毛8分,比在生産隊幹幾天的工分都高,還能得一包香煙。
  • /
    做木器,全靠手上功夫。戚建飛做的木桶滴水不漏,是店裏的招牌。一塊塊平整的木料,哪塊適合做底子,哪塊可以做邊子,他一清二楚。鋸子鋸出大樣,刨子刨出細節,工作時的戚建飛,更像是一個藝術家。
  • /
    “做木桶、木盆,最重要的是細節。”戚建飛説,只有木片之間嚴絲合縫,打箍時鬆緊恰到好處,才能保證木桶密封性好,經久耐用。當然,要讓木器“滴水不漏”,刷清漆是必不可少的工序。每一個木器定型之後,他都會刷上三遍桐油。
  • /
    1985年,32歲的戚建飛和妻子樓旗英初來杭州時,杭州市民大都喜歡用木制水桶,戚建飛的生意也是紅紅火火。然而隨著塑料製品的興起,笨重的木製品不再受青睞,戚師傅的生意漸漸黯淡了。圖為戚建飛的妻子樓旗英在擦拭剛做好的茶桶。
  • /
    “那時候,兩三天也就賣出去一個木桶。”木匠人的生意步入了艱辛的“討活期”。好在戚師傅及時發現當地人對木砧板、木搓衣板的需求量依然很大,於是他租了五輛三輪車,每天都到杭州各個地方去賣。
  • /
    樓旗英對那段日子印象深刻:在數九寒冬裏,她跟丈夫一起蹬著三輪車走街串巷賣砧板、搓衣板,漸漸地,生意又有了起色。
  • /
    如今,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需求的提高,木桶,木盆再次成了搶手貨。“訂做木桶、澡盆的顧客很多,每天都能接到訂單,下半年都來不及做完。”戚師傅説,一個泡腳用的木桶能賣125元,定制的澡盆能賣1200元,好的時候一天能進賬2000元。
  • /
    戚建飛的箍桶店歷經5次搬遷,從杭州捲煙廠搬到江城路,再到望江門、鼓樓,最後才來到中山路,不過店舖一直沒有擴大。“杭州全城,現在只有我一家在做了。”説這話時,戚師傅又補充了一句,“現在的年輕人,大都不願意做這個活了。”
  • /
    剛來杭州時,戚建飛曾帶過兩個徒弟,但是“手藝還沒學會,人就跑了”。現在,跟著戚師傅學手藝的是他的小兒子戚越峰,一個90後小夥子,雖説一開始,他也很不情願幹這個。年輕人的想法比老一輩活躍,戚越峰正在籌劃把門店向電商轉型。
  • /
    雖然已經年過花甲,但做起木工活來,戚建飛依然熱情不減。打麻將等娛樂活動他都不喜歡,只喜歡做木工。哪怕是炎炎夏日,他也能連續工作10小時以上。“做到做不動為止。”戚師傅笑著説。
  • /

戚師傅的箍桶情

攝影/王川
責編/楊小淼
投稿郵箱/1714523629#qq.com

【媒體轉載須經央視網及作者授權】2015/07/07

登錄註冊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

北京市 海淀區

粉絲142388人

北京市 海淀區

粉絲869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