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鍵可退出全屏瀏覽
二維碼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

已瀏覽到本圖集最後一頁

智慧社會到底啥樣?看專家榕城“話”像

再看一遍 下一個圖集
央視網消息(記者 張曉琳 李文亮 王小英)很多人對“智慧社會”這四個字並不陌生,但智慧社會到底是什麼?包含哪些內容?我們距離真正的智慧社會還有多遠?智慧社會又會給大家帶來什麼?5月6日,在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多名嘉賓匯聚一堂,通過主旨報告、高峰對話、專項活動和主題演講等形式,圍繞“智慧社會”來了一場“頭腦風暴”。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經濟師王新哲:未來一個時期,我們將深入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夯實智慧社會發展基礎。推廣固定寬帶千兆應用,推進全光網絡建設,全面部署IPv6,加快傳統基礎設施網絡化、智慧化改造,發展衛星互聯網,形成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提升網絡設施支撐能力。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商用部署和應用創新,夯實工業互聯網網絡基礎,大力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推動車聯網産業實現跨越發展,加快構建網絡基礎設施安全保障體系,大力強化網絡數據和用戶信息的保護,積極建立多方協同共治的網絡安全治理體系。
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黃琪玉:福建將實施100項人工智慧深度場景化應用示範項目,建設10家互聯網醫院,在省市縣各級醫院探索開展15項以上醫學類人工智慧示範應用。在平潭、廈門、莆田等地深入開展無人駕駛示範應用,準備在各設區市啟動不少於10個智慧駕駛泊車示範工程。建設大型無人化自動倉庫,試點建設自動化智慧無人碼頭。加強人像識別等視頻智慧應用,加快重點區域安防設備智慧化改造升級,建設智慧安防社區(小區)。開展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工作試點。開展智慧商圈建設試點,探索建設無人售貨商店。開展智慧河流試點研究,引導建設30個以上智慧養老社區和機構。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北京大學兼職教授、中國數字經濟百人會專家委員會主任楊學山:智慧城市要做的所有事情都需要數字的支持,城市管理、城市服務、城市經營的各個方面都需要通過數字來提升它的質量效率,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來實現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和綠色發展。
  數據的建設要具體,一個地方沒有涓涓細流的規劃就沒有基礎,沒有總體規劃細流就會變成盲流。任何建設都需要在規劃之下匯集起來,只有這樣,城市大數據才是活的,才是好的,才是有用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校長張軍:以智慧互聯為目標的智聯網系統是未來信息網絡的發展方向,將引發人類社會向智慧社會的重大變革。智聯網將從教育、醫療、製造、能源、空天、立體交通等方面賦能智慧社會。比如製造智聯網將可實現生産的個性化、柔性化和雲製造,實現所謂的“人在思、雲在算、端在造”。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楊軍:新一代基礎設施,應該是具備連接萬物、開放共享、深度智慧三大特點。基於這些特點,在我們的實踐探索中,要在基礎連接方面打牢基礎,在數據共享方面整合通訊,並以共用和通用為基礎,在智慧服務方面開放應用,推動數字經濟社會的發展,連接時空萬物。
中國電子學會研究諮詢中心主任、智慧社會研究所副所長李颋:我們現在站在了從信息社會到智慧社會邁進的門檻上,或者説是剛剛站在門檻之外,已經邁進了一條腿,大腿小腿還沒有落下,大概是這樣一個狀態。
中國工程院院士,智慧城市生態圈聯席會議主席鄔賀銓:智慧城市是一個複雜的大系統,需要從構造良性産業生態入手,而不僅僅是單向的技術或單個工程。智慧城市的界限,需要聯合産業鏈上下游各個領域,通過構建政産學研資用的合作平臺,全産業鏈共同參與,共同出謀劃策。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不同部門、不同行業間的信息應該是互通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子學會數字身份與可信産業推進委員會顧問倪光南:未來智慧城市的每個城市部件,工業智慧製造的每台機器設備和每個産品,乃至每一個零部件也都像唯一的數字身份。智慧城市的萬物互聯需要數字和可行産業的支撐。人及物數字身份體系的融合建設,不僅能大大提高經濟活動的效率,降低經濟活動的信用風險,而且順應了産業發展的要求,順應了信息消費應用的要求,也順應智慧+時代的到來。
海康威視董事長陳宗年:物聯網産業的發展將産生歷史性的拐點,物聯網體系架構的完善和人工智慧的有效利用,以及物聯網數據和信息化數據的融合,使得數據的利用效率得到了極大提高,對數據價值的挖掘得到了極大提高。
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刁志中:隨著城市高質量發展模式的轉變,傳統粗放式的開發建設模式已不可持續,城市規劃先行,建管並重的發展理念正在成為共識。高起點的規劃,高標準建設,精細化治理正在成為未來城市建設發展的新方向。
京東雲事業部總裁申元慶:數據,本身是一個資産;AI,本身是一種能力;雲,本身是一個操作系統、一個平臺,也是一項業務。在數字經濟時代,地球表面上任何一家公司都是一個軟體公司,任何一項服務都可以通過軟體來定義。在智慧社會來臨的過程中,我們相信數字經濟將會成為最重要的一個經濟形態。
微眾銀行副行長兼首席信息官馬智濤:過去傳統金融的數據覆蓋面,遠遠不足以我們用來去服務普惠人群。所以如何去開拓更多的數據合作、應用更多的非傳統數據去描繪客戶的用戶畫像,對他的風險進行更準確的預測,我們認為大數據技術在當中能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繫統所所長周劍:推動數字智慧社會的發展,首先就是要推動社會轉型。而塑造轉型,中國有五個優勢:第一是人才優勢,第二有特別豐富的系統工程建設經驗,第三有全球最完備的産業體系,第四有非常良好的基礎設施和基礎設施建設能力,第五有一個全球完備的互聯網生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