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鍵可退出全屏瀏覽
二維碼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

已瀏覽到本圖集最後一頁

中國“蚊子戰士”飛向全球防疫前線

再看一遍 下一個圖集
  科研人員在“蚊子工廠”成蟲飼養區查看蚊子的生長情況(6月16日攝)。
  在廣州高新技術開發區內,有一家面積達3500平方米的“蚊子工廠”,每週,這裡能産出500萬隻被稱為“蚊子戰士”的“絕育雄蚊”——體內帶有沃爾巴克氏體的白紋伊蚊雄蚊。“絕育雄蚊”與自然環境中的雌蚊交配後,所産下的卵無法發育成幼蚊,可以用來抗擊登革熱、寨卡病毒的傳播。
  登革熱、寨卡病毒病是廣泛流行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蚊媒傳播疾病。目前,寨卡和登革熱疫苗都還處於研發階段,而依賴化學殺蟲劑的傳統方法容易對生態造成破壞。“蚊子戰士”作為一種新型生物農藥,既能有效抑制蚊媒數量,又不影響環境,得到了世衛組織的認可。中山大學-密歇根州立大學熱帶病蟲媒控制聯合研究中心主任奚志勇説:“降低蚊媒數量是目前壓制寨卡和登革熱疫情最直接的手段。”
  據了解。目前,奚志勇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與包括美國國際開發署、國際原子能機構等組織合作,不僅在墨西哥設立了與廣州類似的“蚊子工廠”,還將“以蚊治蚊”相關技術輸出到了巴西、秘魯、泰國、斯裏蘭卡、牙買加、開曼群島等國家和地區。   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

  上圖是“蚊子工廠”的幼蟲飼養區,下圖為飼養的蚊子幼蟲(6月16日攝,拼版照片)。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
  “蚊子工廠”的科研人員正在分離雌雄蚊的幼蟲。利用雄蚊幼蟲的頭寬比雌蚊幼蟲小0.1至0.2毫米的特點,該實驗室設計了一個夾角的玻璃層分離器,將含蚊子幼蟲的水從上面衝下,個頭大點的雌蚊幼蟲被留在玻璃層的上半部分,雄蚊幼蟲則被衝到下面(6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
  科研人員在位於廣州南郊的沙仔島上釋放“絕育雄蚊”。它們和野外的雌蚊交配之後,産下的蟲卵是不能發育成幼蟲的,可以有效地降低野外蚊子的密度,從而抑制病菌的傳播(6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
  在位於廣州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實驗室裏,科研人員正在進行顯微胚胎注射。用微米級的極細注射針將沃爾巴克氏體注入排成一列的蚊卵中,使蚊子絕育(6月16日攝,拼版照片)。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