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4月14日,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朱鹮馴養研究基地工作人員驚喜地發現,一個月前放置在孵化箱裏的一枚朱鹮卵開始晃動了。16日,這枚卵已被啄出一個米粒大小的洞,透過小洞甚至能看見小朱鹮粉紅色的嘴尖,生命活力十足的它時不時還要啼叫一聲。18日上午,小朱鹮終於頂破蛋殼露出了一隻翅膀,15分鐘後另一隻翅膀也伸了出來。但它啄殼的位置有些偏上,小朱鹮的腦袋被卡在了翅膀下一時伸不出來,工作人員及時幫它敲開了蛋殼頂部。11時08分小朱鹮和蛋殼終於完全脫離,濕漉漉的“胎毛”緊緊貼在暗紅色的皮膚上,剛一睜眼就發出清脆的“唧唧”聲。守護在它周圍的工作人員都松了口氣,西南地區終於順利迎來了他們的新生命——首只朱鹮雛鳥。
幾分鐘後,工作人員用碘伏為這只體重只有55.3克的小傢伙進行臍部消毒,並涂上了雲南白藥粉。護理結束後它被送進了恒溫37攝氏度的育雛箱。人工圈養條件下的朱鹮,蛋在孵化過程中常常受到親鳥的破壞,小朱鹮出生後,又可能被親鳥遺棄,幼鳥的出殼率和存活率都不足50%。
為了首只朱鹮寶寶能健康順利的成長,基地一下就給它配了3名專家級保姆來24小時照顧它。
幾分鐘後,工作人員用碘伏為這只體重只有55.3克的小傢伙進行臍部消毒,並涂上了雲南白藥粉。護理結束後它被送進了恒溫37攝氏度的育雛箱。人工圈養條件下的朱鹮,蛋在孵化過程中常常受到親鳥的破壞,小朱鹮出生後,又可能被親鳥遺棄,幼鳥的出殼率和存活率都不足50%。
為了首只朱鹮寶寶能健康順利的成長,基地一下就給它配了3名專家級保姆來24小時照顧它。
2016年11月,50隻河南、浙江和陜西戶口的朱鹮移民遷徙到了四川。今年2月初17對“自由戀愛”的朱鹮夫婦築巢後順利進入了産卵期。3月21日晚7號籠的雌性朱鹮産下第一枚卵,這枚卵很快被工作人員取出,隨即消毒、標號和測量。
為了保證朱鹮卵能順利孵出雛鳥,工作人員用了全程人工智慧孵化技術。今年基地一共有50多枚卵被送進了先進的孵化箱,陸陸續續要添丁不少。
卵入箱後的一個月時間裏,工作人員每天都要做一件繁瑣而緊張的事,來保證蛋內的胚胎能正常發育。他們每隔3小時就要將孵化機的電源關閉,打開門窗,讓每枚胚蛋的溫度下降一些。而後再徐徐升溫,逐漸達到孵化所需要的溫度,這就是——晾蛋。“我們每個人都是小心再小心,生怕有個什麼閃失。把卵捧在手裏怕摔了,含在舌頭上又怕化了。”説起這一個月的晾蛋,朱鹮保姆許艷清感觸良多。
為了保證朱鹮卵能順利孵出雛鳥,工作人員用了全程人工智慧孵化技術。今年基地一共有50多枚卵被送進了先進的孵化箱,陸陸續續要添丁不少。
卵入箱後的一個月時間裏,工作人員每天都要做一件繁瑣而緊張的事,來保證蛋內的胚胎能正常發育。他們每隔3小時就要將孵化機的電源關閉,打開門窗,讓每枚胚蛋的溫度下降一些。而後再徐徐升溫,逐漸達到孵化所需要的溫度,這就是——晾蛋。“我們每個人都是小心再小心,生怕有個什麼閃失。把卵捧在手裏怕摔了,含在舌頭上又怕化了。”説起這一個月的晾蛋,朱鹮保姆許艷清感觸良多。
小傢伙一齣生就離開了媽媽,基地的王國建、張振祥、許艷清就當起了它的媽媽,三人不間斷24小時來照顧它。為了讓它吃好,每天都要用麵包蟲、蛋黃、蘋果、泥鰍和牛奶打成營養泥,用滴管喂它。剛出生的小傢伙飯量很小,每頓只能吃3克,不過它一天要吃七八頓。保姆們只要一發現它餓了渴了,馬上喂水喂飯,比照顧親生兒女還細心。朱鹮幼鳥經過45天左右的人工喂養後就能轉到孵化中心外的大籠舍集中飼養了,等到了60天后,小朱鹮就能展翅高飛。2個月時間裏一身灰色絨羽的醜小鴨的它將蛻變成長喙、鳳冠、赤頰,渾身白色羽毛的美麗天使。
朱鹮馴養研究基地的鮮義坤説,“條件成熟後我們將進行朱鹮的野化培訓和放飛,為的是讓這瀕臨滅絕的‘東方寶石’能夠真正重返自然。”
朱鹮馴養研究基地的鮮義坤説,“條件成熟後我們將進行朱鹮的野化培訓和放飛,為的是讓這瀕臨滅絕的‘東方寶石’能夠真正重返自然。”
今年基地一共有50多枚卵被送進了先進的孵化箱,這個大小如同臉盆的孵化箱,它能精確控制溫度、濕度、通風和卵的擺放角度。
西南地區誕生的首只朱鹮雛鳥,是基地的寶貝被命名為“川001”號。
為了讓小朱鹮吃好,每天都要用麵包蟲、蛋黃、蘋果、泥鰍和牛奶打成營養泥,用滴管喂它。
工作人員用碘伏為這只體重只有55.3克的小傢伙進行臍部消毒,並涂上了雲南白藥粉。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譚曦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