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機械師在給“海豚”直升機安裝旋翼(2月3日攝)。從國內港口出發,一路向南約一個月後抵達南極大陸邊緣。冬末夏初,沿岸厚重的海冰或是淺水區,龐大的“雪龍”船無法靠近,如何登陸?如何運輸物資上站?如何打通“最後一公里”?自從中國南極科學考察擁有了通用航空力量後,在南極大陸上“抵達”變得更快捷、更準確。中國第33次南極科考隊已踏上歸程,隨船一起返回的卡-32“雪鷹”直升機和“海豚”直升機靜靜停在船尾機庫。過去的幾個月,它們一個吊貨、一個運人,穿梭在南極上空,不斷創造新突破。新華社記者 榮啟涵 攝
機械師在給“海豚”直升機安裝旋翼(2月3日攝)。從國內港口出發,一路向南約一個月後抵達南極大陸邊緣。冬末夏初,沿岸厚重的海冰或是淺水區,龐大的“雪龍”船無法靠近,如何登陸?如何運輸物資上站?如何打通“最後一公里”?自從中國南極科學考察擁有了通用航空力量後,在南極大陸上“抵達”變得更快捷、更準確。中國第33次南極科考隊已踏上歸程,隨船一起返回的卡-32“雪鷹”直升機和“海豚”直升機靜靜停在船尾機庫。過去的幾個月,它們一個吊貨、一個運人,穿梭在南極上空,不斷創造新突破。新華社記者 榮啟涵 攝
卡-32“雪鷹”直升機在吊運約5噸重的北極卡車(2016年12月2日攝)。從國內港口出發,一路向南約一個月後抵達南極大陸邊緣。冬末夏初,沿岸厚重的海冰或是淺水區,龐大的“雪龍”船無法靠近,如何登陸?如何運輸物資上站?如何打通“最後一公里”?自從中國南極科學考察擁有了通用航空力量後,在南極大陸上“抵達”變得更快捷、更準確。中國第33次南極科考隊已踏上歸程,隨船一起返回的卡-32“雪鷹”直升機和“海豚”直升機靜靜停在船尾機庫。過去的幾個月,它們一個吊貨、一個運人,穿梭在南極上空,不斷創造新突破。新華社發(朱兵 攝)
卡-32“雪鷹”直升機在中山站進行貨物吊運(2月22日攝)。從國內港口出發,一路向南約一個月後抵達南極大陸邊緣。冬末夏初,沿岸厚重的海冰或是淺水區,龐大的“雪龍”船無法靠近,如何登陸?如何運輸物資上站?如何打通“最後一公里”?自從中國南極科學考察擁有了通用航空力量後,在南極大陸上“抵達”變得更快捷、更準確。中國第33次南極科考隊已踏上歸程,隨船一起返回的卡-32“雪鷹”直升機和“海豚”直升機靜靜停在船尾機庫。過去的幾個月,它們一個吊貨、一個運人,穿梭在南極上空,不斷創造新突破。新華社記者 榮啟涵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