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2017年2月12日(農曆丁酉雞年正月十六)是天津市葛沽鎮最熱鬧的一天,萬餘人聚集在小鎮的安正道觀看葛沽一年一度的傳統節目寶輦花會表演。對於葛沽鎮的百姓來講,只有看過了寶輦花會表演,才覺得是真正過了春節。(央視網記者 郭城 報道 徐萬祥/攝)
葛沽花會分為兩大類:一是“座樂”,一是“耍樂”。花會上,由10余位女性共同呈現的“耍龍燈”表演最為搶眼。(央視網記者 郭城 報道 陳寶祥/攝)
高蹺藝術表演者們走在街上,被看熱鬧的觀眾團團圍住。(央視網記者 郭城 報道 劉樹田/攝)
據了解,這次參加展演的花會一共有35道,其中座樂會12道,耍樂21道,法鼓2道,演員千余人。(央視網記者 郭城 報道 劉樹田/攝))
葛沽花會距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在古時,耍樂是指高蹺、侉戲、梆子腔、竹馬、漁樵耕讀、杠箱等二十余道花會表演,與寶輦相輔相成同時演出,形成了獨特的葛沽寶輦文化。(央視網記者 郭城 報道 陳寶祥/攝)
酷似沙僧的高蹺表演者登臺亮相。(央視網記者 郭城 報道 陳寶祥/攝)
踩著高蹺的老漁翁。(央視網記者 郭城 報道 陳寶祥/攝)
身著傳統服裝、臉上畫上圖案,演員們的高蹺表演令人忍俊不禁,街道兩側的觀眾們十分興奮。(央視網記者 郭城 報道 劉樹田/攝)
今年的花會在安保和組織協調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從公安、武警、交警、執法隊抽調了約2500人保證花會的順利進行。花會開始之前,指揮人員與高蹺表演者進行交流,兩人萌萌的“身高差”一覽無余。(央視網記者 郭城 報道 劉樹田/攝)
葛沽鎮地處海河末梢,民風、民俗帶有明顯的漕運文化色彩。每逢正月十六,眾人高抬寶輦上街巡遊,向媽祖行祭祀祈福之禮,花會鼓樂喧天,萬人趨觀,許多市民和周邊群眾趕來觀看,熱鬧非常。(央視網記者 郭城 報道 劉樹田/攝)
據介紹,葛沽寶輦花會興建於明代萬曆年間,興盛于清代乾隆年間,到了民國時期基本上形成了八輦、兩亭的格局,如今已發展成由8座寶輦和4駕燈亭組成的輦會。圖為耍高蹺的藝人做出高難動作。(央視網記者 郭城 報道 劉樹田/攝)
2007年,葛沽寶輦花會被天津市納入首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14年被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央視網記者 郭城 報道 劉樹田/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