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通道侗族自治縣地處湖南省西南邊陲,湘、桂、黔三省(區)交界處,素有“南楚極地、北越襟喉”之稱。(央視網記者 郭城 攝影)
全縣總面積2239平方公里,總人口24.17萬人,有侗、漢、苗、瑤等24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88.1%,其中侗族人口占77.9%。這裡的人們,世代與青山綠水共為鄰(央視網記者 郭城 攝影)
從懷化市區到通道轉兵紀念館,紅色元素點綴期間。(央視網記者 郭城 攝影)
近年來,通道縣大力發展紅色旅遊産業,助推老區脫貧。(央視網記者 郭城 攝影)
恭城書院原名“羅蒙書院”,位於通道縣城西北43公里的縣溪鎮羅蒙山下,始建於宋1105年,後被大火燒燬。清乾隆57年,即1792年,侗家的能工巧匠在原址重建“羅蒙書院”,更名為“恭城書院”。恭城書院,既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且保護最完整的侗族古書院,也是“通道會議”原址。(央視網記者 郭城 攝影)
1934年12月12日,中央紅軍在通道縣恭城書院召開緊急會議,採納了毛澤東提出的“放棄北上與湘西紅二、六軍團會合的原定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進軍”的正確主張。當年“通道會議”與會人員用過的桌椅,被保存至今。(央視網記者 郭城 攝影)
通道轉兵紀念館前,矗立著偉人的石雕像(央視網記者 郭城 攝影)
通道轉兵紀念館館長鄭湘講述紅軍長征“通道轉兵”的這段光輝歷史。(央視網記者 郭城 攝影)
隨著各種扶貧政策落實及經濟發展措施實施,通道百姓逐漸擺脫貧困。在街邊一間肉鋪,母子倆忙中偷閒。(央視網記者 郭城 攝影)
在通道縣,紅色旅遊産業已成為脫貧支柱。圖為,主題鮮明的紅軍郵局。(央視網記者 郭城 攝影)
2016年,通道縣已投入旅遊建設資金1.4億元,將帶動更多貧困群眾參與旅遊開發,脫貧致富奔小康。(央視網記者 郭城 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