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全國婦聯宣傳部
承辦:央視網
  • /
    在於海河去世以後,大女兒于立雪作為“最美家庭”代表,為大家講述了家中的故事,她説:“如果説我的爸爸是一棵挺拔的松,那我的媽媽就是那深深埋在地下的根,不遺餘力又默默無聞。”
  • /
    于海河,黑龍江省寶清縣政協副主席兼農業園區管委會主任。因帶病堅持工作致病情惡化,引發敗血症,于2013年11月6日,搶救無效不幸逝世,年僅51歲。在去世前兩天,他還在園區安排部署工作;去世前一天,他還在政協主持召開會議;去世前兩個小時,于海河還在病床上看即將上報的項目材料。他的一生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沒有聲名顯赫的偉業,有的只是一顆對黨、對人民的赤誠之心。
  • /
    鄉紀委書記、副鄉長、副書記,鎮長、書記,農業局長……走遍5個鄉鎮140多個村屯,20多年裏,于海河就沒離開過一個“農”字。在這片黑土地上,他留下了堅實的足印。圖為于海河生前進行農業拉練檢查時的留影。
  • /
    于海河的愛人毛淑香,她和普通人家的婦女一樣為了生活奔波,從來沒有要求過愛人利用手中的權利幫自己找一份穩定工作。照顧家人的飲食起居,是毛淑香每天的主要工作。閒不住的她還經常到外甥合夥經營的一家小賣店去幫忙,“操勞慣了,閒不住。呆著比幹活還難受。”
  • /
    入秋了,毛淑香讓女婿採摘了一些山姑娘,清洗乾淨,留著冬天沖水喝。她説:“有這純綠色天然的藥材,何必總花錢買藥呢?”毛淑香習慣了節儉,如果沒有于海河的突然離世,住在一個小區的鄰居甚至都不知道她的愛人是縣裏領導。
  • /
    毛淑香的母親住在鄉下,老人家不習慣城市樓房裏面的生活。回到老家看望母親,是一家人最期盼的事。于海河在鄉鎮工作時,毛淑香一個人帶著兩個孩子在農村一住就是十幾年。她對農村有感情,也知道農村生活的辛苦。所以等天氣冷了,她還是打算就把媽媽接到縣城裏住。
  • /
    孩子們白天都要上班,每天晚上女兒給毛淑香梳頭,成了家中難得的溫馨時刻。失去了愛人,沒有了爸爸,適應這樣的生活對她們並不容易。
  • /
    毛淑香有兩個女兒,老大叫于立雪,老二叫于清雲。她最盼望的就是節假日,孩子們都在家,母女三人一起去逛街,即便是什麼都不買也很開心。
  • /
    直到于海河去世,一家人都是住在這個使用面積只有50多平米的房子裏。于海河在世的時候説過:“房子不是家,有家人的地方才是家。”
  • /
    于海河一生中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這些書也成為他留給兩個女兒最大的財富。圖為于海河、毛淑香搬至寶清家中拍攝。因為廣泛的閱讀,姐妹倆十分順利地考上了大學,大女兒于立雪還在父親的支持下考上了研究生。畢業後,她們在父親的鼓勵下參加公開招聘考試,通過考試找到了工作。
  • /
    1999年,于海河和兩個女兒的合影。于立雪上高中時,有個同學很驚訝地問:你爸爸是鎮長嗎?當時同學的表情倒是讓于立雪很奇怪,鎮長有什麼不一樣,不就是一份工作嗎?于立雪從來沒覺得自己的家庭有什麼不同,因為那時是2003年,她們全家連一件羽絨服也沒有。
  • /
    女兒在整理于海河遺物時,發現了父親生前為她們記錄的各年級的學習成績,初高中畢業證。陳舊的資料被保存得平整乾淨,一如于海河對女兒的愛,物細無聲。
  • /
    由於工作繁忙,于海河能陪家人的時間不多。這是一家四口唯一的一張全家福。
  • /
    于海河的小女兒于清雲出嫁時一家人的合影。女婿寇建鵬是一名人民警察,對於他來説加班熬夜是家常便飯,他説:“顧得上大家,就顧不上小家。只是辛苦了我的岳母和妻子。”
  • /
    看著以前拍下的照片,于清雲經常感到爸爸還沒走,從前的快樂時光就在眼前。
  • /
    毛淑香的小外孫楊楊,九個月大。 在於海河離世後的一個月,楊楊降生了。毛淑香説:“他可能是怕我太寂寞,讓楊楊來陪我。”
  • /
    幾個月以來,于海河的故事從家鄉寶清縣傳到雙鴨山市、從黑龍江省傳到全國各地。中央領導同志作出批示,要求全國黨員幹部認真向於海河同志學習。2014年5月7日,黑龍江省婦聯主席張愛民到于海河家中慰問于海河家屬並送去慰問金,毛淑香説:“在海河去世以後,我們家得到了各級政府太多的幫助,真的不知道該如何感謝大家。”
  • /
    于海河逝世後,家人在整理遺物時,發現了他生前的日記。字裏行間充滿了他對人生價值的科學思考、“三農”事業的執著追求、美好生活的無限熱愛、家庭親人的濃濃深情。(資料圖)
  • /
    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裏,丈夫于海河一直是毛淑香生活的中心,她的主心骨。一個人在家的時候,毛淑香常常覺得空落落,一個人久久地呆坐在丈夫的遺像前,默默流眼淚。家中擺著一對兒瓷人兒,毛淑香説,她要帶著這兩個瓷人去南方旅行。因為于海河説過妻子從來沒出去門兒,等他退休以後帶妻子去南方旅行。可是于海河卻先走了,毛淑香説她要幫愛人實現願望。
  • /
    為了幫助寶清縣籌建於海河紀念館,于海河的大女兒于立雪被借調到縣委宣傳部,現在紀念館已初具規模。“爸爸活著的時候沒有好好盡孝,現在能為他做的也只有這些了。”在這裡,于立雪仿佛能感受到爸爸熟悉的氣息。
  • /

大女人毛淑香

攝影/王啟民 責編/于曉丹
責編郵箱/1714523629@qq.com

【媒體轉載須經央視網及作者授權】2014/9/28

“農民的好兒子”于海河身後:有愛的地方就有家


        (通訊員 于海利報道)2014年5月15日,在全國婦聯組織的“最美家庭”評選活動中,于海河毛淑香家庭當選。在表彰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家副主席李源潮同志説:“男同志凡是能幹事、幹成事、不出事的,家裏必定都有個明白的女人。毛淑香的丈夫于海河,生前任黑龍江省寶清縣政協副主席,是全國選樹的‘最美基層幹部’典型。毛淑香從未要求丈夫利用鄉長、局長的職權為自己找一份穩定工作,一直靠種地、賣菜賺錢養家。對當公務員的黨政幹部來説,家有賢妻第一寶,妻明夫廉禍害少。妻子勤儉持家、不攀不比,對丈夫是最好的保護、最大的支持。”

      上世紀八十年代,于海河和毛淑香住在黑龍江省七台河一個叫雲山村的地方,一直和父母親一起生活。那時,于海河在離家50多裏路的寶清縣富山鄉中心校上班,因為路不好走很少回家,毛淑香自己在家擔負起撫養兩個女兒和照顧老人的重任。洗衣做飯,喂雞喂豬,下地勞動,起早貪黑的,沒有一點怨言。毛淑香對公婆説話總是笑呵呵的,從沒生過氣,發過火,就像對待親生父母那樣,公婆也把毛淑香當成了自己的閨女。毛淑香和丈夫的家人從沒有紅過臉,就是妯娌間也從沒爭吵過。

      這樣的家庭關係,這在村裏沒有不誇的。

      後來于海河的六弟結婚,他們才搬出來,住在父母的後院——兩間茅草屋。雖然分出來住了,毛淑香一如既往地照顧公婆,但凡做了好吃的,寧可自己不吃,也必須給老人送去。有時候兩個女兒表現出一點不捨得了,毛淑香總對她們説:你們還小,以後好吃的機會還多著呢。爺爺奶奶年歲大了,一輩子受苦,有好吃的要多給他們吃。”

      當時,他們家的條件非常苦,屋子矮小,夏天雨水滲進屋頂,整個屋子都是濕漉漉的,因為蚊子太多會咬孩子,有潮氣也很少開窗。冬天到了,因為沒有暖氣,水缸凍得結了一層冰,毛淑香經常半夜用手摸摸孩子,恐怕把她們凍壞了。

      于海河任寶清縣富山鄉紀檢書記時,已經是1990年了,大女兒于立雪已經讀小學四年級了。那一年,他們才搬到富山鄉居住,雖然還是個矮小的屋子,但是一家人總算結束了異地生活。幾年以後,因為于海河的工作調動,一家人搬到寶清縣城。到了縣城,花銷大了,毛淑香沒有工作,還要補貼老人,就靠于海河自己微薄的工資,很難維持生活。毛淑香和于海河商量,買一輛手推三輪車,自己推著它到街上去賣蔬菜水果。那時候,于海河已經是寶清縣七星泡鎮的鎮長,同事們都不知道他的愛人還在推著三輪車賣菜。

      後來,在朋友的支助下,毛淑香開起了小吃部和旅店。為了省錢,她很少雇傭服務員,大部分活兒都是自己一人來幹。為了多等幾個客人,她總是守到淩晨才肯休息。為了這個家,毛淑香付出了太多。有人對毛淑香説:“大鎮長、大書記的愛人還推著三輪賣菜、開小吃部,多丟人啊。讓你愛人給安排個工作吧!”毛淑香説:“靠勞動賺錢養家,不丟人。”

      儘管這樣辛苦勞累,儘管這樣清貧,他們夫妻總是相敬如賓,浪漫不足,卻溫馨幸福。他們之間不需要甜言蜜語,只用一個深情的眼神,互相就體會到了關愛,只要幾句樸實的語言,互相就感受到幸福。他們之間是理解,是默契,為了對方的健康可以改變自己的習慣。

      即使是在最困難的時候,毛淑香和丈夫也不忘孝敬老人。在農村老家居住時,每次於海河回來,都要先到父母屋裏問候一聲,陪他們説説話,只有看一眼父母他才放心。搬到城裏後,他們夫婦每年都要帶這孩子回父母家過年。有一年春節,因為于海河的工作原因,夫妻倆不能回家,當聽到春晚上《常回家看看》這首歌時,于海河夫婦都禁不住滿眼熱淚,初一早晨就領著孩子趕回老家,給老人拜年。

      于海河老母親病危時,正值單位有上級檢查。他心急如焚,檢查一結束就趕回了老家,弟弟對他們説,母親的身體早上就涼了,但就是堅持著,等待她的兒子兒媳回來。于海河呼喚著老母親,老人家竟奇跡般睜開眼睛,露出微笑,幾分鐘後才安祥地離開了這個世界。每次提起這件事,夫妻倆都不免傷心流淚。

      母親去世後,于海河老父親的身體也每況愈下。80多歲的老人得了腦出血後,醫院見出血量很大,建議直接放棄治療。夫妻倆堅持説,只要有一線希望也要治療,即使讓老人多活一天也是好的。就這樣,于海河白天上班,晚上騎著摩托到醫院護理父親,毛淑香更是沒日沒夜地照料老人。經過六十多個日日夜夜,老人奇跡般康復了,連醫生都感到意外。

      從這以後,為了不讓于海河工作分心,毛淑香一有時間就去照顧公爹,每次回去都要為老人擦身子,換衣服,擦屎接尿。在老人生命的最後階段,因為長期臥床,經常大便乾燥,她甚至用手幫助老人排便。

      “我對你虧欠的太多太多了,等我退休了,不忙了,領你出去走走,看看祖國大好河山。”于海河總對毛淑香説,“我要活到七八十歲,和你白頭到老。”

      于海河的大女兒于立雪説,爸爸媽媽對她們姐妹倆關心最多的就是學習,即使是在家裏條件最困難的時候,也總是聽他們這麼説:“對於上學這件事上,不要有經濟方面的顧慮,你們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能讀到碩士讀碩士,能讀到博士爸爸媽媽就供你們讀到博士。學費、生活費你們完全都不用擔心。”姐妹倆能順利地讀大學,于立雪在大學畢業後能夠有機會繼續深造,獲得碩士學位,對於一個工薪家庭來説,其中的辛苦不難想象。

      即使在兩個女兒走上工作崗位之後,于海河毛淑香夫婦也經常督促他們,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情。于海河一直保留著學習的習慣,對於電腦知識曾經一知半解的他,通過學習,主持建立起寶清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三維立體宣傳系統。父母的優良品質和習慣影響著兩個女兒,引導著她們走向非常優秀。

      在妻子的支持理解和自己的努力下,于海河的工作越來越有成績,贏得了領導的信任和群眾的愛戴,從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開始,歷任鎮長、書記、局長、縣政協副主席兼寶清現代農業示範園區主任等職務。于海河常感慨,自己從一個衣不能蔽體、食不能裹腹的貧困農家娃走到今天的位置,過上今天的生活,他很滿足。而這一切都是黨給他的,他所能做的就是竭盡所能的回報社會、回報黨。他還常説,父母都是農民,為農民辦事,就是報天恩。為了這個信念,他沒日沒夜的工作,沒有週末和休息日。即使在他去世的前一天,他仍忍著劇痛堅持在工作崗位上。2013年11月6日,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還在堅持堅持省級示範園區申報材料。

      于海河突然離世,毛淑香痛不欲生,不久,她的頭髮白了起來。她在於海河小書房的書桌上,擺放著丈夫的遺像和一對瓷質人偶,用這種獨特的方式懷念著她心愛的海河。

      這個堅強的女人並沒有倒下,她要自己用柔弱的身軀,支撐起這個家,去完成海河未了的心願。

登錄註冊用戶名 密碼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