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陽戲,全稱“舞陽神戲”,民間俗稱“發財戲”、“燈夾戲”,是一種流行于西南諸省的地方戲曲形式。在貴陽市開陽縣南龍鄉谷頂村等村寨,村民相信陽戲具有驅鬼神、除邪惡、貶惡揚善的功能。
  • /
    在漫長的歷史沿襲中,陽戲逐漸與當地古老的花燈相結合,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戲種。作為一種必不可少的道具,紙質燈籠給陽戲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
  • /
    老人們虔心信奉著陽戲,他們相信每年的展演能夠給村子帶來吉祥與富足。
  • /
    72歲的譚光明是谷頂村陽戲的&&人,戲班的成員都稱他為掌壇師,這套手藝經歷了四代人才傳到他手上。譚光明從十多歲就跟著大哥學習陽戲,30多歲時從年邁的大哥那裏繼任掌壇師。
  • /
    每次演出前,演員們會細緻地上好粧,儘管水平並不專業。
  • /
    然而在這個鄉間大舞臺上,演員們卻十分入戲。
  • /
    陽戲中的旦角要由男演員擔當。不過,這門古老的技藝如今並不受小夥子們青睞。
  • /
    在舊時,每年農曆十月至次年正月是戲班演出的主要時期。這中間,有求財求子並遂願的人家,自願殺豬宰羊請戲班到家中演唱,一般需要三四天。每年農曆的六月二十四,為祭二郎神壽誕,還要大唱三天。不過,到上世紀六十年代,因為“破四舊”,陽戲停了十多年,直到八十年代才開始重新恢復。
  • /
    夜幕降臨,谷頂村的小孩子提著燈籠沿著村寨挨戶“開財門”,戲班成員一曲曲古調回蕩在空曠的山谷裏。
  • /
    不多時,主家大開正門,小孩子們一擁而上,瘋搶供桌上的各種小吃,而演員們很快佈置道具,以農戶的堂屋做戲臺,換行頭開唱。
  • /
    受鑼鼓和鞭炮召喚而來的村民則圍坐一旁,享受著節目,他們是陽戲的參觀者,也是參與者。嬉笑怒罵熔進一爐古老陽戲,甚是痛快。
  • /
    一個演員從幕布後面窺視四週,簡陋的場景並沒有影響他們賣力演出。
  • /
    演出的費用都靠村民“湊份子”。戲班把捐贈者的名字和捐贈金額寫在本子上,在“化燈”當天張榜公佈開支明細。剩餘的錢則用來買酒菜,全村人圍坐聯歡,這是歷年來的規矩。
  • /
    每年春節期間,古樸的陽戲是鄉親們重要的娛樂活動,節目內容大多是啟發人知善惡,講孝賢。
  • /
    隨著歲月的流逝,陽戲所擔負的“除禍消災”功利目的已經淡化,“倫理教化”的作用卻依然存在。
  • /
    譚光明任掌壇師的時候,陽戲在農村的影響已經大不如前了。但作為一種世代傳承的文化現象,陽戲深深紮根于農村,留下許多古老的劇目,被這一小群還在堅持的人傳唱至今。
  • /

陽戲古腔唱到今

作者/黃震
責任編輯/于曉丹
責編郵箱/yuxiaodan@staff.cntv.cn

【媒體轉載須經央視網及作者授權】2013/09/11

登錄註冊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