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10年05月19日,馬英九在他就任台灣領導人兩週年記者會,回答提問時説,他基本上不排斥與大陸領導人見面,“但目前沒這個計劃,也沒有任何時間表”。他對自己所持這一立場進行了解釋:因為兩岸關係大幅開放才兩年,許多紮根工作沒做好,比如説經貿關係基本建設……希望把這些問題處理好,再討論其他政治問題……在兩岸簽署ECFA之後,還有許多經貿議題將進行協商,不會在簽署ECFA之後就與大陸領導人見面。
2011年11月18日,馬英九再次談到了“與大陸領導人會面”問題。但這一次,他口風一變:“我絕對不會在我未來的四年當中跟大陸的領導人見面,我絕對不會跟大陸去談統一的問題。”不過,外界對馬英九的此次表態,並未傾注太多關注。分析人士指出,當時,馬英九正在籌備競選連台灣地區領導人,面對綠營的強大壓力,他需要用一些競選語言來爭取台灣中間選民甚至是綠營選民的支持。
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馬英九當天即發來賀電,盼兩岸強化互信、真誠合作。習近平復電道,期望兩黨深化互信,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果。此後,“習馬會”成為兩岸乃至全世界關注的話題。
2013年7月7日,馬英九齣席一場有美國學者參加的研討會。面對美國學者,他表示:“從文化、歷史以及血統來看,我們是中國人。”在被問及任內是否會與習近平會面時,他強調,“身份問題要先解決”。
馬英九的講話只是他高明的外交辭令?針對馬英九的此番談話,社科院台灣所對外關係室主任修秋萍解讀説,這只是馬英九高明的外交辭令。通過此番話語,馬英九希望爭取到兩岸政治對話的主動性,“習馬會”背後隱藏的諸多條件裏將有大文章。“如果不損害台灣利益,又獲得民眾的支持”等詞句表明,馬英九對於兩岸關係發展方面仍顧慮重重。因此,兩岸關係的進一步發展,仍需要創造更多的條件。
和平發展紅利還未得到充分釋放,故此還未能觸動台灣島內民眾迫切解決兩岸關係的意願。目前兩岸政治對話的力量不足,“習馬會”為時尚早,背後還有太多的基礎橋梁需要搭建。
台灣民眾在“習馬會”問題上持怎樣的看法?台灣媒體最近所做的一次民意調查顯示,多數台灣民眾對兩岸關係發展持正面看法。其中,對於“是否贊同馬英九在任內與習近平會面”,47%的民眾表示支持,持反對意見的只有34%。
6月中旬,台灣海基會前董事長江丙坤在香港出席兩岸論壇時曾説,日後舉行“習馬會”的可能性,需要兩岸一同來創造條件,“我想要凝聚共識當然是民間先行,尤其台灣內部還是需要共識。”從江丙坤的這句話當中,外界解讀的結果是:對於“習馬會”舉行的可能性,台灣當局認為47%的支持率還不夠,需要更多台灣民眾達成共識。
在馬英九任期的最後3年,“習馬會”舉行的可能性有多大?江丙坤的的言論表明,馬英九政府在“習馬會”問題上依然面臨綠營的強大反制力量,因而態度比較謹慎。實際上,馬英九所説的“身份問題要先解決”,在更大程度上是迎合了綠營支持者的要求。也有評論指出,馬英九齣任台灣領導人以來,一直非常在意民進黨的看法,這使得他背上了很多政治包袱,不敢放開手腳推進兩岸之間政治問題的解決。
在台灣島內,不管是藍營還是綠營,多數人對此都不太樂觀,甚至認為可能性“微乎其微”。島內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政壇人士接受央視網記者的採訪時説,台灣島內政治生態險惡,民進黨對國民黨的制衡力量非常強大,如果馬英九決定訪問大陸、與習近平會面,他很有可能被民進黨攻擊得“全身是傷”,甚至殃及國民黨日後的選情。
“習馬會”如在馬英九任內無法實現,是否影響兩岸關係?“中評社”的評論文章認為,兩岸領導人不會面,近期內並不必然對兩岸關係形成障礙。兩岸關係能否良性發展,在於兩岸領導人的政策。如果政策的出發點錯了,兩岸領導人天天見面也未必有助益。
“中評社”同時指出,目前大陸的對臺政策,使得兩岸關係發展有了巨大的可供人想象的空間,台灣當局如果自我設限太多,遲遲不涉及政治領域,有導致大陸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熱情乾枯的可能。馬英九十分在乎民進黨人的意見,但是“民進黨人的意見未必正確”,也未必一定符合台灣的主流民意,更加不可能符合時代潮流。
儘管“習馬會”短期內不可期,但兩岸加強各項交流與對話,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為下一步推動兩岸關係長期和平發展奠定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