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走的馬路越建越寬,住的大樓越建越高,中國的樓市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已然快步邁入了高層、小高層時代。但最近網上盛傳一種説法,説“樓房9-11是揚灰層”,這幾層的空氣污染最為嚴重,久居對人身體有害。這種説法有科學依據嗎? [參與討論]
近日,一則“售樓小姐的12句真心話”的帖子在網絡上熱傳,該發帖者自稱為“退役”的售樓小姐,發帖自曝樓房銷售的各種內幕。其中一條根據PM2.5測量數據來選擇房屋樓層的理論更被網友奉為“經典”。該售樓小姐在帖子中表示:“別以為高層中的9到11樓不錯,那你大錯了,這些樓層正好是揚灰層,臟空氣到這個高度就會停頓,我們是不會告訴你們的。”隨著該條帖子的持續發酵,引來了不少網友的恐慌,他們甚至戲虐地將9-11樓稱作為“黑色樓層”。事實上,9─11樓這些“黑色樓層”真的集聚著揚灰層嗎?
關於“揚灰層”的説法早有提及。早在2003年網上就出現了“揚灰層”一説。“揚灰層”的常見説法是:灰塵隨近地的氣流向上運動,到達大約30米高時,就會在上升氣流和自身重力等因素作用下,達到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況,以此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揚灰層”。而一般9至11樓就是30米左右的高度。不過,綜合一些建築專家、物理專家和生態學專家的觀點後發現,所謂揚灰層的説法,並沒有一個權威出處。而且專家們認為,灰塵在距離地面10公里至52公里的大氣平流層都不會停下來。也就是説,一般普通高層樓都沒有所謂的揚灰層一説。揚灰層只是一種説法,並未經過科學測定。
PM2.5濃度與樓層高度的關係並不大據浙江省杭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高級工程師洪盛茂教授介紹,PM2.5與樓層關係並不大,其原因主要是由於PM2.5的主要成分為硫酸鹽、硝酸鹽、二次有機碳,這些成分顆粒物比較小,自身的重力沉降作用並不明顯。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對1-2千米的“近地面”而言,PM2.5基本都是均勻分佈的。
PM2.5的濃度與樓房的地理位置密切相關洪盛茂認為,在城市中,由於建築物的分佈不同,就會形成各個區域的“微氣候”,即小範圍的氣候條件,從而影響PM2.5數值。比如一幢高樓,周圍分佈的都是一些低矮的樓房,那麼這個地區的擴散條件比較好,PM2.5濃度就會較低。反之,較為封閉的區域,PM2.5濃度則較高。因此,PM2.5濃度並不能簡單地被認為與樓層高度有關,而是要綜合考慮建築物所在的地理位置。
“揚灰層”並不存在,空氣中的顆粒物在“近地面”基本呈現均勻分佈,因此樓房9—11層不會形成污染區。9-11層是“黑色樓層”的説法並無科學根據,不排除人為炒作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