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常海霞:將祁連山生態保護進行到底

治出青山 > 央視網 A+

原標題:

  央視網訊(記者王小英 倪楊)在河西走廊南側、祁連山的中段北麓,有一個地方,森林草原、河流瀑布、綠洲平原、雪山冰川交織成一幅幅神奇、耀眼的風景畫。被稱為“祁連山驕子”的裕固族就生活在這裡,這個只有15000人左右的少數民族至今仍主要以放牧為生。

  作為裕固族唯一的全國人大代表,1987年出生的常海霞一直對家鄉的生態憂心忡忡。

  “我是牧民的孩子,對草原感情特別深,看著草原一天天惡化,心裏萬分焦急。”常海霞説,無論是平日的調研走訪,還是和親戚朋友聊天,依賴草場吃飯的牧民們都會説,你是代表,你替我們去反映,草原退化這麼嚴重,再不保護,牧民就生存不下去了。

  履職四年,常海霞每年帶來的建議都與生態保護相關。

  2013年,第一次參會,常海霞建議國家將肅南縣列為生態屏障保護建設補償試驗區試點縣,以及加快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功能區規劃劃分。

  第二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調整河北衡水湖等4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通知》發佈,對甘肅祁連山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範圍和功能區劃進行調整。

  2014年,她則將目光延伸至少數民族文化遺産保護,建議國家能給予更多保護傳承裕固族文化的支持政策,更加重視少數民族文化遺産保護傳承人培養。

  2015年“兩會”,常海霞帶了3份關於祁連山生態保護的建議。“3份建議都得到了相關政府部門的答覆,並啟動了一些項目,但草場保護時不我待。”她説。

  今年,她又帶來了一份題為《關於將肅南縣列為祁連山國家級生態補償試驗區試點縣的建議》,提出逐步對祁連山生態保護核心區和緩衝區內群眾進行生態移民,以遏制草原進一步退化的現象。

  常海霞説,肅南縣在保護祁連山生態環境的同時,也付出了巨大犧牲,特別是隨著國家退牧還草、退耕還林、草原補獎等政策的實施,大幅壓縮牲畜規模,嚴格控制資源開發,犧牲了發展機會和經濟利益,影響了農牧民持續增收,制約了縣域經濟發展。

  而且,由於歷史欠帳大、補助標準低、重點生態保護主體功能區定位不明確,生態保護合理補償機制不健全,專項治理規劃和生態恢復項目實施遲緩等原因,祁連山生態環境局部好轉、整體惡化態勢仍然明顯。

  她建議將肅南縣列為國家級生態功能區補償示範點,加快建設祁連山生態安全屏障,實施生態功能區綜合治理規劃和生態恢復項目,落實科學合理生態補償機制,從根本上解決影響和制約祁連山生態保護問題。

  不止于建言,常海霞更有實際的行動。2014年,常海霞貸款在村裏辦起了舍飼養殖場,希望通過她的示範效應,逐步改變千百年來形成的牧民遊牧傳統習慣,緩解天然草場的壓力。

  對於常海霞辭去舒適的銀行職員工作,重新做回牧民的舉動。“不少人都説我傻,但我不覺得”。常海霞聲音不大,卻眼神堅定。

  “祁連山生態保護的建議,我已經提了4個年頭,只要履職一天,我還會繼續關注下去。”她説。

編輯:馮思謠 責任編輯: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