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評論頻道 > 國內

王傳濤:“記住鄉愁”,中央文件也玩小清新

發佈時間: 2013年12月16日 14: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中國網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提出了推進城鎮化的六項主要任務,指明了我國未來城市的藍圖以及措施。規劃要求,提高城鎮建設水平。城鎮建設,要實事求是確定城市定位,科學規劃和務實行動,避免走彎路;要依託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而“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提法,在中央出臺的規劃文件中使用如此詩意的行文,成為了規劃的亮點,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也引發了網友的熱議、關注和一片好評。(12月15日人民網)

  時下正值12月,寒氣逼人,霧霾嚴重,讓人感覺壓抑。可是,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的規劃,卻給了公眾一些小清新和小溫暖,一掃嚴寒,又掃除了心中的霧霾。而起到這麼大作用的一句話就是“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雖然有些網友坦承從《新聞聯播》中聽到這樣富有詩情畫意的公文句子還有許多的心理和身體上的不適應,但是,這不妨礙“記得住鄉愁”在網絡語言中的“高光”表現。

  政府發佈的公文的呆板化、程式化,長期以來,公眾對之早有報怨。動不動就“高度重視”,動不動“加強領導”,動不動就“認真組織”……有點創意、有點文采好不好。當下而言,近乎每一年一些字典、詞典都會收錄一些流行的時尚的新語句和詞彙,強大的漢語仍然在不停的壯大豐富發展,但是,我們的政府公文卻幾十年如一日,沒有任何可讀性,就像與世隔絕一樣。

  客觀來説,公文有自己的一套語言系統,並非壞事。一些正式文件、公告和報道,都需要這樣的一些嚴密的語言,既不能讓讀者産生誤讀,也不能讓政策産生歧義。但是,不是所有的公文內容都必須用這些呆板的語言,有些時候,語言的豐富多彩也並不影響語言的嚴密度。正如《反對黨八股》中有言,“如果一篇文章,一個演説,顛來倒去,總是那幾個名詞,一套‘學生腔',沒有一點生動活潑的語言,這豈不是語言無味,面目可憎,像個癟三嗎?”

  “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作為政府的公文,既有明確的所指,又有讓人遐想的空間。“望得見山”和“看得見水”,至少包含了政府在城鎮化過程中,對於生態文明、環境文明的重視,而“記得住鄉愁”,則在精神和文化層面,對於農村文明的保護提出了要求。在具體執行和操作層面,雖然“記得住鄉愁”並不好具化,但是,這個規劃並非最後的城鎮化方案,用得如此有輕鬆寫意,也並不為過。

  有些追求“永遠正確”的公文,看似語言邏輯嚴密,但效果卻與事實相反。如果“高度重視”、“認真組織”這樣的話一用就是幾十年,所謂的“高度”也會變成“低度”,所謂的“認真”也會變成“懈怠”。而時不時用一些新詞,不僅能增加語言的張力,還有可能贏得公眾的讚許。2010年,網絡熱詞“給力”登上了《人民日報》頭版,便贏得了無數公眾的叫好之聲。但是,自從那一次官方語言系統“給力”了一次之後,強大的體制性文章又回歸了追求“永遠正確”的公文模式。

  “記得住鄉愁”的用語,猶如王維的詩句“春來發幾枝”一樣給我們帶來的一些清新感覺。網絡時代裏,各種文體風起雲涌:淘寶體、凡客體、咆哮體、瓊瑤體、甄嬛體……雖然不是所有的政府公文都能用這些文體來應用,但是,政府公文時不時像用“記得住鄉愁”一樣發揮一下,在不傷大雅的前提下培養一下幽默感,也不失為一種理念上的進步。

channelId 1 1 1

搜索更多 記得住鄉愁 中央文件 的新聞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