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2010年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
6月8日,屈原故里農民在屈原廟紀念屈原 |
湖北秭歸縣屈原鎮屈原村是古代愛國詩人屈原的故里,每逢端午前後,在屈原廟祭拜屈原、吟誦詩文、蒸饃饃、挂艾蒿、製作雄黃酒等習俗經年不斷。8日上午,屈原村村民齊聚屈原廟舉行了隆重的祭拜活動。
《水經注》記載“秭歸縣北一百六十里,有屈原故宅,累石為屋基,名其地曰樂平裏。”樂平裏即為現屈原村村委會所在地。時過境遷,屈原故宅已不復存在,但讀書洞、照面井等遺跡猶存,始建於明朝,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重建的屈原廟位於樂平裏降鍾山麓,是屈原後裔及海內外信眾拜謁屈原的重要場所。8日上午10時,當地村民齊聚屈原廟,三杯雄黃酒前吟誦招魂曲,焚香祭拜,以此緬懷先祖。
屈原廟裏住著兩個人,一為屈原塑像,一為81歲的老人徐正端,其教師退休後義務值守屈原廟已二十載,焚香除塵、打掃廟宇無分文報酬,吟誦屈原著作、寫詩,整理“中國第一農民詩社”騷壇社員的詩稿,目前詩社社員已達60人,大部分是當地農民,最年輕的30歲,最長者已過八旬,農閒時創作,每年端午聚會賽詩。自明清時騷壇成立起,已出詩5000余首,出版詩集10余冊。
徐正端沉迷于屈原的世界,曾被媒體譽為“為屈原守靈的詩人”。8日的祭拜儀式結束後,徐正端告訴記者,他會獨居屈原廟守護屈原直到生活不能自理。他還自己出資兩萬餘元將屈原生平名著刻印于石碑上陳列廟宇中,“屈原廟不能只有屈原像,還得給後人留下一點值得紀念的東西。”徐正端説。
8日上午,村民向富昌家中客廳的案桌上擺滿了雄黃酒等祭品,妻子正在廚房蒸饃饃,哥哥向立山則在門前挂艾蒿,向富昌告訴記者,此端午習俗在屈原村家家戶戶亦然。
在屈原村,奇聞軼事頗多,尤其以靈牛耕田最神奇。據屈原鎮檔案辦公室主任魯成新介紹,相傳屈原攜書簡出行,繩斷簡散,一村民取耕牛牛繩幫其縛之,屈原為報答他,稱牛無繩亦可耕田了。時至今日,樂平裏一帶的耕牛耕田從不用牛繩牽引,也是一景。
今年端午,是端午節申遺成功之後的首個節日。文化部、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和湖北省政府將首次在三峽庫首的秭歸縣城舉行隆重的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活動。(記者 上官純青)
|
6月8日,屈原故里農民在屈原廟吟詩紀念屈原 |
|
6月8日,在屈原故里湖北省秭歸縣屈原鎮屈原村,村民在自家門前挂艾蒿 |
責編:喻清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