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06月11日 13: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我國培養醫生的過程存在很大缺陷
主持人:其實我們國家醫學院數量不少,每年畢業生也很多,為什麼好的醫生還這麼少?
武廣華:目前我國培養醫生的過程存在很大的缺陷,現在醫學院不少,醫學院的招生量也很大,但是學校的教育質量是下降的。醫生的培養教育不是説在課堂上在實驗室裏面就可以完成了,是需要老師帶徒弟手把手地去教。這是實踐能力特別強的一門學科,既要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又要有非常豐富的臨床經驗。在學校培養當中,這個環節嚴重地削弱了,甚至有些學生五年學下來之後,跟病人接觸的時間極短。過去每個學生要管七個病人,現在這種數量已經嚴重削弱了。學生畢業之後直接下鄉工作有難度,有的本科生甚至研究生畢業以後,要在醫生帶領下工作三到五年,才能獨立看病。這一部分工作就是今年醫改開始後才逐漸嘗試的。
郎永淳:除了在培養環節外,必須要有制度上的保證。大醫院的資源相對好一些,人都是想到大醫院工作。以我個人為例,我1989年到1994年在南京中醫學院上學,我們班40人左右,現在在基層醫院當醫生的可能不超過20個人。可以説50%以上的人全改行了,為什麼?第一,是現實所迫,我念了五年書去小醫院,心裏不舒服。第二,經濟衝擊,有一批學生覺得我不能去大醫院工作,我就選擇去賣藥。因為醫生是非常辛苦的職業,天天要去更新知識,要對自己的技術精益求精,要勤於思考,在生活中求問,向病歷求問。有的醫生覺得人生價值在工作中得到了體現,有的醫生在經濟社會當中可能迷失了一點,是不是用經濟、金錢來衡量自己的價值。所以醫改應該將醫生的藥品回扣這種灰色收入砍掉,讓醫生的正常收入增高,在薪水上得到經濟價值的體現。
應該從制度上解決農村醫生的待遇傾斜問題
武廣華:應該在制度的設計上解決農村醫生的待遇傾斜問題。
郎永淳:應該保證醫生進入大醫院之後必須要有幾年在基層的工作經歷。
武廣華:前幾年“農村治農”的規定出來之後,幾乎沒有醫院認真去執行。其實文化大革命期間産生的合作醫療是不錯的,那個時候鄉鎮醫院的建設非常好,鄉鎮醫院裏面有很多大城市的醫生安家落戶了。但改革開放之後這些醫生都搬回城裏了,其實這個應當政策保留下來。農村醫生的的經濟待遇問題、人生價值問題應該從政府方面來解決。
政府現在沒有盡到一些責任,萬名醫師下農村效果不太好,因為還停留在走馬觀花式的做法上。
主持人:辦法還是有的,但是關鍵是如何貫徹和落實。如果説醫生很優秀,有能力到更好的醫院執業,是不是應該讓醫生要定期帶徒弟到基層支農的經歷之後才能調動?
郎永淳:2004年《焦點訪談》曾經給武院長所在的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做過節目,主要談到了單病種限價,比如闌尾炎藥品最高不能超過一定價格等等。我們設定每一位醫生都是好人,我們的制度設計一定要想得更細,讓醫生不至於墮落成變不受歡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