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源震後重生 荒山上建起新縣城

發佈時間:2010年05月15日 00: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專題:災區重建再報告 汶川特大地震2週年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記者孫冰岩 四川雅安報道):“重返災區看民生”活動5月13日來到四川省雅安市漢源縣。兩年前地震發生時,漢源縣老縣城變成了一座廢墟。兩年後,一座新縣城在漢源縣蘿蔔崗崛起。

漢源新縣城文化大廈

文化大廈項目的負責人給記者介紹工程建設情況

      新縣城文化大廈是湖北援建漢源“縣城十大援建工程”之一,總建築面積16847平方米,用地面積19500平方米,總投資約為6000萬元。集廣播電視、文化娛樂、文物館藏于一體,設有主樓和裙樓,裙樓設有博物館、演播廳、圖書館、文化館,主樓主要為廣電中心用房。極具藝術構想力的文化大廈工程,建成後將成為新縣城一道靚麗的風景。

新縣城體育館

新縣城體育館內部

      漢源新縣城體育館作為新縣城重要的公共體育設施,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不僅是新縣城居民的健身休閒場所,更是一個對外展示漢源形象的標誌性建築。體育館是嚴格按照科學的、先進的公共設施標準設計和施工的,在設計上充分考慮了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的影響,近200根基礎樁全部採用了端承樁的結構形勢,摒棄了常用的摩擦樁,使建築整體受力更均勻。深深扎入岩石的基礎樁不僅能承受整個建築的重量,還使用了抗拔的獨特設計,樁深最大的達到12米,像釘子一樣把體育館牢牢地釘在岩石上。按8度設防的建設確保體育館在地震、洪水等重大自然災害面前可以成為公眾的避難場所。

      體育館外形獨特,極像一個鳥類的巢穴,因此,漢源人把它形象地稱為漢源“鳥巢”,並以此為豪。目前,體育館的裝修工作已進入掃尾階段,預計今年5月交付使用。

龍潭溝大橋

    科技含量十足的龍潭溝大橋也同樣具備實用性與觀賞性,其1、2號橋將連接新縣城楚源大道上下線形成環形車道,方便群眾出行。

    龍潭溝大橋由湖北省直屬援建,總投資7800萬元,1號橋全長約146米,2號橋全長約156米,兩座橋寬均為20米雙向4車道。據施工單位介紹,斜腿鋼構橋在設計中沒有澆注橋墩,橋的支撐全靠兩個斜腿腳座,而腳座的施工是建橋工程中難度最大的。龍潭溝大橋2號橋的每個腳座重達42噸,是目前國內斜腿鋼構橋中腳座最大的一座,當初公司專門從成都調運了一台130噸的大型吊車將腳座運至漢源進行安裝。

責編:孫冰岩

打印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邊看邊聊

驗證碼: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