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震災區145萬戶農房基本重建完成

發佈時間:2010年05月10日 17: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成都5月9日電(記者 楊三軍、曹妍)2008年5月12日,一場震驚中外的汶川8.0級特大地震,讓四川地震災區農房毀損嚴重,上千萬人無家可歸,加之餘震等因素,四川共有145萬餘戶農房需要重建。

  2010年5月8日,來自四川省政府的最新統計顯示,全省原核定需重建的126.3萬戶農村永久性住房,去年底已全部完成;因余震等因素新增的19.6萬戶重建農房已完工99%。

  在汶川地震兩週年即將到來之際,四川地震災區145萬餘戶農房基本完成重建。這就是中國速度,也是災後重建以人為本、民生優先的最有力證明。

  “現在,走進四川災區,最漂亮的是農房,最堅固的是學校,最現代的是醫院,最滿意的是群眾。”這是一名普通網友對災後重建的評價。這句話也被四川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奇葆,引用到了全省災後重建現場會的講話中。

  如今,在汶川、在青川、在北川,所到之處,那曾經是一片廢墟的大地上、山野間,一棟棟、一排排各具特色的嶄新農房,像青草一樣頑強地“生長”出來,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足以讓任何一位重訪災區的人有時空錯位之感。

  更為重要的是,四川災區的農房重建不是簡單的原樣恢復,而是在農村建設中首次大面積引入規劃指導,適度超前建設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不論是抗震設防標準等硬體設施,還是風貌、品位等軟體環境,都較之震前猶如脫胎換骨般的大幅提升。

  汶川地震震中映秀鎮中灘堡村,曾經被大地震蹂躪得支離破碎,而如今,一個融合藏羌民族特色與歐洲風情的旅遊小鎮已初具規模。保羅安德魯、貝聿銘、吳良鏞……許多世界級建築大師這裡都有設計作品;橡膠隔震支座、阻尼消能減震器、輕鋼結構……世界上最先進的抗震減災科技,在這裡得到集中應用。

  按照重建設計規劃,在不久的將來,映秀將不再僅僅因是震中而聞名,而是會建成一個抗震技術博物館和防震減災示範區而享譽世界。“地震後很多村民都在議論,這裡還能不能住人。後來,看到來了多位設計專家,房子都是按照8級地震設防建造的,而且修得這麼漂亮,現在趕我走我都不願離開。”村民唐懷亮笑著説。

  走進都江堰市大觀鎮茶坪村村民何建根的二層小樓,客廳內寬敞明亮,沙發、液晶電視、冰箱等家當一應俱全。“我家原來住在山上,生活很不方便,後來地震把房子也震垮了。”何建根説,“房子重建時正趕上市裏搞土地産權制度改革,我把山上的宅基地交給集體,政府統一規劃,採用統規聯建的方式,在山下公路邊建了這所房子。”

  茶坪村村委會主任劉明福告訴記者,原來村民居住分散,基礎設施配套很不好搞,現在大家集中居住,水泥路修好了,水、電、氣、寬帶和有線電視光纖都接進來了,村裏設了有垃圾桶,比原來整潔多了,村中心馬上還要建一個小健身廣場。“城裏有的東西,我們這兒都有了。現在的茶坪比地震前起碼進步了20年。”

  四川災區群眾絕不會忘記,不論是地震之初,還是災後恢復重建中,胡錦濤、溫家寶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深入災區視察指導重建工作,國家科學制定了災後重建總體規劃,出臺了包括農房重建補助等一系列支持重建的政策措施,大大增強了災區群眾重建美好家園的信心和動力。

  四川災區群眾會永遠銘記,全國人民的無私援助、傾力支持,特別是18個對口援建省(市)的援建者千里迢迢來到四川,視災區為故鄉,視災區群眾為親人,給予災區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智力支持,將發達地區的先進理念和成功經驗、管理模式,在災區推廣傳遞、培植生長。

  四川災區群眾也沒有在大災面前怨天尤人,而是把黨中央、國務院和全國人民的關心與支持,化為無窮動力,不等不靠,自力更生重建家園。“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幹!”“有手有腳有條命,天大的困難能戰勝!”這兩幅出自青川縣棗樹村、在災區廣為流傳的標語,生動展現了災區群眾永不向命運低頭的自強精神與沖天豪情。

  在青川縣白家鄉佛山村,村民樊秀琳和丈夫在外辛苦打工十餘年,好不容易建起一棟樓房,然而,新房才住了一年零五天便被大地震搖垮了,只剩下一堆瓦礫和3萬多元欠款。記者在地震後不久採訪樊秀琳時,她總是嘆氣,反復説“什麼都沒有了……”

  然而,記者最近到佛山村採訪時,全村的農房重建早在去年11月便結束了,一棟棟新房子在青山綠水間錯落有致。在樊秀琳家新修的二層小樓裏,她一邊忙著給孩子做飯,一邊笑著説:“過去那些事兒就不提了。現在我和老公都在附近打工,一個月能收入3000多塊錢,建房的借款用不了兩三年就能還清。”

責編:杜莎

打印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邊看邊聊

驗證碼: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