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萌、熊傳剛講述玉樹地震報道央視人勇於奉獻的感人事跡

發佈時間:2010年04月23日 21: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記者用快速走動來抵禦零下十度的低溫侵襲

    主持人:以往記者出去採訪基本是到達一個地點以後,先到下塌的賓館把行李放下。

    李小萌:這次是我第一次要跟男同事臉對臉住在一起,我和小熊就是挨著床住的,頭一次。

    主持人:在災區你們能及時喝上水嗎?渴的時候有沒有水喝,餓的時候有沒有東西吃?

    李小萌:我們基本和受災群眾差不多,全都要靠有保障能力的部隊,或者是當地的交警等部門來保障生活。我們碰到他們或者採訪他們的時候,可能會給我們一瓶水喝,解決我們的需求。我在八天當中洗過一次臉,也是創造了人生的紀錄。

    熊傳剛:我是直到回撤到西寧才洗了一次臉。

    當時臺裏的物資運輸的時候,因為要保證很多設備能夠及時到位,所以捨棄了包括大衣、藥品等等保障物資。給我們帶到前方的只是睡袋,到災區的前幾天都是睡在地下,地下也沒有防潮墊,就這樣睡在帳篷裏。那時候最擔心的是什麼?怕下雨,下雨就漏水。

    李小萌:尤其到達的第一個晚上,我印象裏面那天特別冷,大概零下10度,後來幾天都沒覺得特別冷。我在綜合職業學校救援現場,一直等到淩晨4點多,他們説有生命跡象,我們一直等。後來説旁邊有帳篷你們去休息一下,有消息我們叫你們。帳篷裏的地上放著一個墊子,我一坐下酒感覺自己所有的熱量都被墊子吸走了。我就坐著晃,説這是一個苦修的過程,後來不知道怎麼就熬過去了。可能對我來講,生理上最難受的就是那個時候。

    這個時候工作對人來講是壓力也是巨大的支撐,身體的狀態可能自然而然就可以通過工作來調整。如果沒有工作的支撐,比如你作為遊客去旅遊,出現這種反應,這個反應就會被擴大和延長。高原反應心理的支撐比生理調試更重要。

    主持人:剛才熊老師説,為了給災區人民帶去更多的物資,我們捨棄了給前方同事帶去物資,能不能描述一下這些物資對前方記者有多麼重要?

    熊傳剛:我們在前方工作的時候,它那個地方天氣變化無常,有時候暴風雨,有時候下冰雹,有時候下雪,有時候出太陽達到攝氏一二十度,所以我們在前方很多同事只穿了一件單衣、一件毛衣。溫度最低的時候有零下10度,最缺大衣,但是我們沒有,最後臺裏的物資才慢慢運過去。

    主持人:那段時間你們怎麼禦寒?

    熊傳剛:拼命工作,那個時候在高原不能跑,但是可以快速走,讓自己動起來。所以在災區的那幾天,我們身上充滿了勁兒,那時候也不是覺得特別累,也不是覺得特別冷,但是當我們回到西寧放鬆下來的時候,確實覺得怎麼那麼冷。

    李小萌:我前天晚上到的西寧,吃完晚飯我就説,我八天以來第一次知道什麼叫困。在玉樹有高原反應的狀態下我不困,我夜裏可能就睡兩三個小時,我醒了之後一天當中也不困。我想回到北京之後,是不是就要進入冬眠狀態了,這是應激反應。我到第七天開始喘得厲害,我問大夫,我怎麼前兩天還行,第七天開始喘,大夫説對身體素質不錯的人,血液裏面有含氧量支撐你,到第七天以後,把原來存儲的氧耗盡了。我們有的同事到了以後高原反應就特別強烈,只能隨著回西寧的飛機回去了,每個人差異比較大。

打印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邊看邊聊

驗證碼: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