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萌、熊傳剛講述玉樹地震報道央視人勇於奉獻的感人事跡

發佈時間:2010年04月23日 21: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國家救援隊放棄自己的供給完成“最難的救援”

    主持人:小萌老師,您説接到信息的時候正在睡覺,到災區之前對具體情況有所了解嗎?

    李小萌:我覺得現在獲取信息的方式很豐富,路上我已經通過手機上網掌握了震級、玉樹大概的情況,包括低溫高海拔這種。路上我想,大約4千米左右的高海拔,對救援肯定是個挑戰。因為按照在高原生存或者適應的原則,初到高原首先要輕緩地行動,不要負重,然後要多喝水,注意休息。而救援隊員到達後,這些原則沒有一個是能遵守的。我對國家救援隊的行動速度和訓練有素印象特別深,後來我也了解了一下,他們怎麼能做到這麼快。國家救援隊要求,只要命令正式下達以後,甭管是物資還是人,要在3個小時之內全部到位。可以想象一下,幾十噸的救援物資、保障物資,118個人能在這個時間裏面全部準備齊,需要什麼樣的制度保證。

    他們有標準化的要求:比如幾十噸的貨物運上飛機應該是什麼樣的碼放順序?我們大家第一感覺應該是重要的東西先上飛機,但其實是錯的。不重要的東西先運上飛機,比如説帳篷、吃的、用的東西先上飛機;最重要的比如生命探測儀放在外面,這樣保證飛機一降落,馬上拿起最重要的東西就可以到現場工作了。幾十噸的貨物,他們怎麼能夠知道一拿起來就是我要拿的東西呢?這些貨物的外觀都有明顯的標識,比如紅顏色的是藥品,綠顏色的是食品。這樣省了很多時間,原則就是速度、效率。避免在混亂的狀態中忙中加亂。而且這次有一個特點,國家救援隊的原則是如果在國內救災,依靠當地的政府保障他們的住、吃,但這次在玉樹地區,他們預想到了當地的能力肯定有限,所以他們準備了30噸的物資,來自己供給自己的住、吃等等。

    等到機場之後就發現了一個問題,人在高原會有反應,飛機對高原也有另外的要求,不能過多載重。而且玉樹機場沒有加油站,就是説這個飛機一箱油要跑一個往返,必須要減東西。後來經過測算,30噸的貨物減掉10噸,這10噸就是隊員的保障物品,他們的帳篷、水、吃的東西。到玉樹的前30個小時,有很多國家救援隊的隊員沒有地方住,滴水未進。這不僅僅是高風亮節,還是科學救援的選擇。首先要保證的是救援的效果和速度。所以個人的東西甩掉了。

    後來國家救援隊的人跟我講,這樣的速度,他們的國際同行,包括瑞士的和聯合國的同行,都特別為他們感到自豪,説只有中國才有這樣的速度。

    熊傳剛:這次我跟國家救援隊一起工作的時候,發現這次是唯一一次他們連帳篷和自己的食物都沒有帶,所以當時我們特別感動。一些隊員到達現場以後,連夜開始了搜救。第二天我把這個片子發完,再去參加報道的時候,發現他們當時所有的隊員都背著背囊,沒有一頂帳篷。當時我就問他,我説我們的帳篷是不是還沒到位,他們説我們的帳篷現在全部在北京,還沒運過來,我們的食物也沒有,第一件事是衝到廢墟,把人救了。

    李小萌:世界媒體説這次是,而保障第二天才到達。

打印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邊看邊聊

驗證碼: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