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無聲》主創為您講述首都監獄鮮為人知的故事

發佈時間:2010年03月31日 16: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薛磊講述《歲月無聲》的創作歷程

老幹警為監獄工作奉獻終生 是北京人卻沒見過天安門

    主持人:這樣的一個設計跟監獄特殊的群體是有關係的,但是我就有一個問題想問了,把這些監獄都建在這麼偏僻的地方,對於我們監獄的工作人員來講是一個很麻煩的事情,因為我們的家一般都會在城裏,那我們上下班,我們生活怎麼辦呢?

    任啟才:這就説到點子上了,咱們第四節。

    薛磊:有一集專門講這個問題。

    任啟才:因為犯人關在那兒了,必然幹警得去做這個工作,幹警離得遠了以後,就得在那個地方生活,所以咱們的監獄周邊,那時候都形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與世隔絕的一個像個村一樣什麼都有(的地方),他採訪的時候我就講,形成一個什麼樣的概念了,就是工農商學兵,大概什麼都有,從國家部門來講,大概是什麼呢?工商和稅務部門,那是獨立的系統,不歸我們管,沒有外交,沒有國防,除了這些以外,其他的都有。

    薛磊:交通也不方便,特別偏遠,比如我要吃麵,吃米怎麼辦?那就得旁邊建一些廠子供應我自己,商店、幼兒園我肯定要建。

    任啟才:加工廠、學校、幼兒園、商店,所有的。

    主持人:這種情形一直持續到什麼時候?現在還這樣嗎?

    任啟才:這個情形,現在不這樣了,現在一個社會發展了以後,交通也發展了,現在天津到北京走高速公路也就2個小時,幹警的家都在北京了。

    主持人:那個時候肯定很多人不願意去監獄工作吧!

    任啟才:50年代、60年代的時候,自己選擇性不是太大。很多人都是打起包袱就出發了,上東北都是那麼去的,當然後來就不行了,後來到80年代,70年代末到80年代的時候,那就不行了,就沒人願意去,而且去的人也不太安心,找機會就調走,所以當時很大一個困難幹警來源的問題不好解決。

    薛磊:我採訪的時候,老一批的幹警就説,我們是北京人,可能這一輩子都沒有見過天安門什麼樣子。

    主持人:就奉獻給監獄了。

    任啟才:對,是的,有的沒有見過北京。

    主持人:直接畢業分配了。

    任啟才:有的是當兵轉業到那兒的。

    主持人:對於我們老一輩的監獄的工作者,真的工作挺不容易的。

    任啟才:那時候有一句話,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

    薛磊:類似安家落戶,而且外人不願意幹,自己的孩子接這個行業。

    任啟才:自己辦的學校,中學,中學畢業以後就吸收幹警,因為沒有人去,就有特殊的政策,就錄取他們,所以現在清和相當一部分,40來歲左右的,都是接班的。

    薛磊:當時和現在不一樣,現在有人搶著去,當時沒有人願意去。那個時候80年代改革開放,外面的人都出去賺錢了,好多人都想跑。

打印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邊看邊聊

驗證碼: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