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03月29日 12: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央視網
廈門與台灣隔海相望,地理位置優越,是海峽西岸重要中心城市。廈門市現轄6個行政區,面積1569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249萬人,戶籍人口173.7萬人。1980年,國務院批准設立廈門經濟特區,面積2.5平方公里,1981年10月開始動工興建。1984年鄧小平同志視察廈門後,廈門經濟特區範圍擴大到全島,面積131平方公里。隨後,中央又相繼批准廈門設立海滄、杏林、集美三個臺商投資區和火炬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象嶼保稅區,以及廈門出口加工區,批准廈門實行計劃單列,並賦予廈門市省一級經濟管理權限和地方立法權;2008年國務院又批准設立廈門海滄保稅港區,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
2009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廈門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團結拼搏、攻堅克難,取得了加快海西建設和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積極成效,經濟逐步企穩回升,地方生産總值增長從年初的負數回升到了全年的8%,達1616億元,並且呈現了一些發展的亮點:一是財政總收入和地方級財政收入分別增長10.1%和9.2%,達451.4億元和240.6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882億元,三項指標均提前完成“十一五”目標。二是外貿進出口好于全國全省,進出口總額佔全省的比重提高到54.4%。三是港口貨物吞吐量首次突破億噸,達1.1億噸;空港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千萬人次,達1133萬人次。四是第三産業發展勢頭良好,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産業,達50.2%。五是福廈高鐵和翔安隧道等一批重要交通設施建成並即將通車,海西交通樞紐地位更加凸顯。特區建設28年來,全市經濟長期平均增長率位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城市綜合競爭力進入中國內地城市十強,萬元生産總值綜合能耗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處於全國大中型城市的領先水平。廈門正朝著建設現代化港口風景旅遊城市和海峽西岸重要中心城市的目標闊步邁進。
(一)認真貫徹國務院《意見》,努力發揮龍頭示範作用。國務院頒布實施支持福建加快海西建設的《若干意見》,是我市自特區設立以來迎來的又一個重大歷史機遇。廈門緊緊抓住這難得機遇,立足海西建設新的起點謀劃和推進廈門發展。召開市委十屆十次全會,提出了建設科學發展和海西建設的先行區、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驗區、兩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臺、文明和諧的美好家園,努力建成海峽西岸重要中心城市,更好地在海西建設中發揮龍頭示範作用的目標和具體思路、舉措。一段時期來,圍繞貫徹落實《若干意見》和省委、省政府加快海西建設決策部署,一是大力推進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努力優化産業結構,增強産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二是及時作出把廈門城市建設重點轉向島外,提升島內、拓展島外,加快推進島內外一體化建設的決策。三是全面提出了加強與台灣先進製造業、軟體與信息服務、金融保險等10個重點産業對接和先行先試兩岸貿易與人員往來便利化管理辦法,以及爭取臺商投資區和經濟特區擴大到全市和實施綜合配套改革的方案。形成了把握海西機遇、奮力科學發展的良好氛圍和強大氣勢。
(二)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廈門經濟外向度高,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比較嚴重。廈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應對危機的一系列重要決策部署,著力四個“千方百計”保增長。一是千方百計為企業排憂解難。制定實施了一系列幫扶企業的政策措施,開展了幫助企業樹立信心、解決貸款等“五幫企業”活動,努力保障企業正常生産經營。二是千方百計幫助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扶持出口、擴大內需的各項政策措施,積極為企業穩定出口、擴大內銷搭建平臺、開闢渠道、營造環境。三是千方百計抓好招商引資。建立健全招商引資責任、激勵、考核機制,成立招商小分隊,多渠道、多形式開展招商,全年實際利用外資22億美元,合同利用內資470億元,引進了特易購、LG、百威英博等世界500強企業和寶鋼、國藥集團等央企來廈投資。四是千方百計推進項目建設。積極推進了友達三期、冠捷科技等一批項目竣工投産,ABB、松下等一批跨國公司增資擴産,金橋捲煙二期、廈順鋁箔等一批重點項目加快建設,景智光電、許繼高壓等一批項目開工建設;紮實推進13個舊城舊村改造項目;大力加快翔安隧道、福廈鐵路廈門段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較好發揮了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同時,積極推進創新體系建設,建成了國家級LED檢測中心、汽車電子孵化器、台灣科技企業育成中心等重大科技公共服務平臺;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03家,新增2個國家級、22個省部級科研機構,努力提高科技支撐發展的能力。
(三)致力先行先試,全面拓展對臺交流合作。圍繞建設兩岸産業對接的集中區、直接往來的主渠道和兩岸交流交往的重要基地,全面拓展交流合作。一是深化産業對接與合作。重點加強先進製造業、金融、信息和軟體服務、文化創意、服務外包等産業的對接與合作,提升産業對接的規模、層次和水平。全年實際利用台資達6.42億美元,比增81.8%;對台貿易達42億美元,實現逆勢增長。二是加強直接雙嚮往來。先行先試兩岸貿易和人員往來便利化管理辦法,積極做大“小三通”,穩步推進“大三通”,廈金直航全年往來人次達120萬,實現兩岸常態化客貨運空中和海上直航,順利啟動大陸居民經金門赴澎湖和台灣本島旅遊。三是密切各領域交流交往。成功舉辦迄今規模最大的兩岸民間交流活動—首屆海峽論壇,以及海峽兩岸文博會、民間藝術節、圖書交易會、農漁業論壇等活動;率先實現市政府、市政協代表團赴臺參訪和兩岸區級基層政黨交流,各方面的交流交往更加密切。
(四)突出保民生保穩定,紮實推進和諧社會建設。一是著力做好各項民生保障工作。積極擴大就業;實施新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將全市大學生納入醫保,全市社保覆蓋面已達常住人口近九成;新建成12138套社會保障性住房;投入59.8億市財政資金建成一批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項目;進行了32個村的舊村改造和老區山區村建設。二是持續開展新一輪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城市文明指數測評取得全國第二的成績。三是全力保平安保穩定。認真履行並層層落實穩定和綜治責任制,深入開展新一輪“平安廈門”建設,做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群眾對社會治安滿意率繼續居全省第一,被評為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
(五)著力加強黨的建設,不斷提高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水平。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四中全會關於黨的建設的部署要求,著力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努力提高黨建科學化水平。召開市委十屆十一次全會,制定出臺貫徹四中全會《決定》的《實施意見》;抓好第二、三批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大力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基本完成村(居)組織換屆工作。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努力為發展提供堅強保證。
新的一年,廈門將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要工作部署,緊緊抓住加快海西建設的重大歷史機遇,緊緊抓住發展第一要務,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凝心聚力、乘勢而上,努力取得“六個新突破”,即在壯大經濟實力、優化産業結構、推進島內外一體化建設、拓展對臺産業對接和交流合作、推進體制機制和科技創新、加強民生保障等六個方面實現新突破,力爭全市生産總值增長11%,地方級財政收入增長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外貿出口增長8%,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更好地在海西建設中發揮龍頭示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