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02月01日 15: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央視網
海地老百姓的生活狀況非常糟糕
主持人:在海地採訪有沒有遇到溝通上的問題,因為他們的語言可能跟咱們也不是溝通很方便,這些問題都怎麼解決,都採訪了哪些人?
熊傳剛:那個地方80%的民眾都是沒有上過學,可以説是文盲,只有20%的人能夠聽得懂法語,因為我們從來沒有學過法語,所以正好在那個地方,防暴隊員去,他們收留了一些滯留在海地的僑民,他們當中有很多的講法語的還有當地的居民,那麼我們請他們當翻譯,這個問題就解決了。另外我們在外面第一首先關注老百姓的生活,在前期救援的時候是救援隊,包括各國的救援隊,還有和中國救援隊的合作,那個時候主要是通過英語這樣的一些交流,了解災區的,了解整個救援的一些情況,後續的話主要把重點關注到老百姓這一塊,關注到民眾這一塊,走進災區,居民聚集區他們的加油站,他們的醫院了解他們的生活,包括很普通的老百姓,包括受傷的人我們也採訪他,問他,現在到底是什麼樣的情況,他們有沒有飯吃?有沒有醫生給他們看病?他們現在到底是什麼樣的狀況?
主持人:因為我們的中國網民們從電視上,從網絡上也了解了很多海地的一些情況,包括從你們傳輸的一些報道,大家也特別的關心,就是海地當地老百姓現在的生活狀況,據你們所知,這12天當中,他們的生活狀況怎麼樣?
冀惠彥:老百姓的生活狀況非常糟糕,因為地震一下把他們賴以生活的一些生活設施全部毀壞掉了,我們到街上去看,就是滿目瘡痍,一片狼藉,老百姓住在大街上,吃的東西基本上就靠國際救援,但國際救援又存在著非常突出的問題,這個突出問題就是這些救援物質來了以後,沒有一個機制能夠很好的把它們送到最需要救濟的老百姓,當地民眾的手裏邊去,你看像我們在,我們離開海地的時候,我們在機場看到中國提供的第一批救援物質還堆在機場呢,而且中國提供的救援物質是當地民眾最需要的,發電機、凈水器、食品、賬篷等等,老百姓得到的這些東西都非常有限,老百姓得到這些東西呢,一個是運輸的問題,再有一個呢就是要把這些東西發放到老百姓的手裏需要非常大的兵力來維護秩序,一點點物質的發放可能就會在老百姓中間引起…因為發的東西少,得到一次領物品的機會不容易,所以每一次發放物品老百姓都非常珍惜,都是蜂擁而至,所以要想把這些物品有效的發放下去,需要動用多國的維和部隊來現場維持秩序。
主持人:這真的是一個挺棘手的問題,剛才冀老師説得挺好的,可能因為海地的政府他們自己的能力不夠,確實需要各個國家的維和人員在想一個比較好的辦法,先把百姓的吃住問題解決。還有一個問題我特別想問問,因為我們中國人這一次也是非常快的時間就趕到了海地幫助當地的居民,包括我們的媒體也派出了3位記者,那海地當地的人民對於咱們的維和部隊,對於咱們的救援人員,包括咱們的媒體是什麼樣的一個態度呢?
熊傳剛:海地可以説老百姓,他們的希望滿足都非常簡單,有時候,你像我們採訪的時候,感受最深的就是他只要一天有一瓶水喝,他就覺得自己很幸福了,如果出去一天在街上的話,尋找一天能得到一包餅乾,他都覺得這一天是很幸運的,所以大街上我們經常看到這種民眾的話,我們對他們豎起拇指,希望他們能夠堅強,他們看見我們也同樣豎起拇指,他覺得我們也是來關心他們,幫助他們,包括我們救援隊,當時在救援的時候,當地民眾都是在那兒看著,他們也期盼著我們救援隊從下面能夠找到更多的倖存者,當然了,每次他們都在那個地方都是,每次我們要撤退的時候,不論是找到了遇難者的遺體,還是找到了相關的一些生存者的希望,他們都會豎起大拇指。在海地的話可以説愛是不需要翻譯的。
冀惠彥:我們在海地採訪的時候,有一次意外的採訪到了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當時考慮到他在動亂社會下的安全問題,沒有通知媒體,所以説我們那一次也是無意到聯海團的總部大樓,到那兒去採訪,剛好突然警衛就把現場控制起來了,才知道潘基文要來,他來了以後,他回答完記者提問,視察了現場的狀況之後,他主動地走到了中國救援隊隊員的面前,來表達了國際社會對中國在第一時間派出救援隊和提供了抗震救災的物質表示一種感謝的心情。另外也對於中國救援隊在聯海團大樓搜救出聯海團1號人物,2號人物,遇難者的遺體也表達了感激,對中國國際救援隊對於中國在國際事務中負責任的大國形象也表示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