鳩山內閣下臺後的日本政局

發佈時間:2010年06月05日 05: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6月4日,菅直人以291票對129票的高票當選日本民主黨新黨首。當天下午,菅直人將出任日本第94代首相。 中新社發 段躍中 攝

  6月4日,選前呼聲最高的鳩山內閣副首相兼財務大臣菅直人成功當選為日本民主黨新一任黨首。由於日本民主黨現在是第一大執政黨,成為民主黨黨首的菅直人成為新任日本首相已成定局。

  鳩山辭職 政局動蕩

  由於未能處理好美軍在沖繩的普天間基地轉移等問題,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6月2日含淚辭職,成為日本戰後第5個短命內閣。民主黨幹事長小澤一郎也決定同時辭職。從執政近半個世紀的自民黨手中奪取政權的鳩山內閣僅僅上臺9個月就宣告結束。

  在鳩山與小澤同時辭職後,日本政壇隨即陷入混亂之中。派系複雜的民主黨內部開始圍繞候選人問題進行角力;因普天間問題退出聯合政府的社民黨與民主黨的分歧日漸加深,民主黨執政地位岌岌可危。

  為了避免政治真空及應對7月的參議院大選,保住民主黨的多數地位,在鳩山辭職後民主黨內部立刻著手選舉新任黨代表。僅僅兩天后,菅直人便走上前臺。菅直人是民主黨內的元老,1996年與鳩山等人組建民主黨並就任黨首,與鳩山、小澤一郎一起被視為民主黨的“三駕馬車”。在4日就任民主黨黨首後,菅直人表示自己將在任內繼續貫徹鳩山內閣的政策,並盡最大的努力正確處理好“政治與金錢”的關係,塑造一個清廉的政黨形象。

  內外交困 壓力重重

  鳩山內閣是民主黨上臺後的首個內閣,為什麼也擺脫不了短命的厄運呢?

  鳩山上臺之初,日本民眾對鳩山及民主黨寄予了很高的期待。自民黨長期政權留下了諸多後患,經濟發展停滯、對外關係的混亂等,全日本的大街小巷都充滿了變革的聲音,鳩山領導的民主黨以清新的形象,重新調整日美關係、讓美軍基地從沖繩搬出去的口號、對有兒童的家庭提供資金補貼等許諾極大地滿足了選民的心理要求。而對行政體系要做出的改革,更讓日本有了新的希望。

  然而9個月後,鳩山當初的承諾化為了泡影,先是對美軍基地撤出沖繩問題上沒有實質的動作,基本上延續了自民黨時代與美軍達成的協議。由於執政聯盟內部意見不一,遷移方案遲遲不能出臺,沖繩的負擔沒有得到半點減輕,沖繩民眾的期待完全落空。

  經濟上,鳩山政權同樣沒有實質成果可言。新政權只是在行政法人總數整理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績,至於在振興經濟的新對策方面,則遠沒有一個成系統的政策。有説法稱日本經濟已經明顯地從“失落的十年”走進“失落的二十年”。

  國民對民主黨的失望,對日本民主政治的失望,是導致鳩山下臺的根本原因。鳩山在宣佈辭職後的答記者問時,直言不諱地説,“國民已經不再帶著傾聽的耳朵了”。

  鳩山幾天前還宣佈不會下臺,但話語落下不久便黯然辭職,也顯示出民主黨內部矛盾重重。

  未來日本 何去何從

  鳩山的辭職給日本的政壇帶來了很多不確定因素。新上任的黨首菅直人能否帶領民主黨在參議院大選中獲勝,其未來的內外政策是否會變動,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焦點。

  從目前態勢看,菅直人的首要任務是在7月舉行的參議院選舉中確保民主黨的優勢地位,但由於時間緊迫,民主黨的前景不容樂觀。首先是面臨執政聯盟的瓦解。由於普天間遷移問題的分歧,社民黨已退出執政聯盟。年初以來,自民黨“自我手術”,搞新政黨重組,並與地方勢力新黨結合,形成了日本政黨政治的“第三極”力量。如此看來,民主黨的多數地位岌岌可危。因此,菅直人在一個月內扭轉這種不利選情的難度很大。

  在未來日本內政外交走向上,據專家分析,繼任首相菅直人的政策不會發生大的轉變。內政上,由於小澤一郎的政治影響力尚存,並且菅直人明確表示將會繼續實現鳩山內閣的想法,因此未來民主黨政權將會延續並深化其前一階段的國內政策。

  經濟上,目前日本政府尚未明確經濟方針,但外界預估,由前任財相菅直人出任新首相,日本經濟改革的腳步將會加快。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日本經濟已長期處於低迷狀態,加上政治上的動蕩,這種低迷將會繼續進行下去,甚至有可能會出現比較大的反復。

  對外關繫上,對新首相來説,普天間基地遷移問題依然是個“燙手”的山芋。如果這個問題處理不當,必然繼續危及新政權穩定,並對民主黨參議院選舉結果産生影響。

  日本新內閣面臨眾多經濟難題

  剛剛在4日上午當選執政的民主黨黨代表(黨首)的菅直人當天下午即在國會眾參兩院全體會議首相指名選舉中當選新一任首相。堆積如山的經濟難題正等待著即將誕生的新一屆內閣來破解。

  菅直人在民主黨黨代表競選演説中提出了“三強”方針,即建立強大的經濟、強大的財政和強大的社會保障。但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要實現上述目標必須解決以下難題。

  首先是新增長戰略問題。鳩山內閣在去年底提出的新增長戰略方針中提出到2020年日本實際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長2%的目標,但由於缺乏具體可行的措施而備受在野黨指責。因此,日本政府預定在今年6月中下旬出臺新經濟增長戰略也備受矚目。

  日前,日本經濟産業省等省廳已公佈各自製定的“産業結構藍圖”、“最低工資標準目標”和“中期財政框架”等預案,這些均等待新內閣啟動後納入政府的新經濟增長戰略中。但預案中的許多措施必須要有相關配套法律才能實施,這些均是新內閣在近期內需要儘快推動的課題。可以説,如果沒有切實可行的增長目標和措施,日本經濟很難持續增長。

  其次是財政重建問題。日本國家公共債務問題在發達國家中比較嚴重,用菅直人的話説,如果有國家債務奧林匹克的話,日本無疑會獲得金牌。截至2010年3月底,日本國債餘額已增至882.9235萬億日元(1美元約合92.8日元),相當於日本國內生産總值的約1.7倍。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政府只能採取發行國債的方式來彌補財政資金的不足,在2010財年(2010年4月1日至2011年3月31日)預算中,預計新發行約44萬億日元的國債超過了當年的稅收計劃。

  財政惡化、債臺高築不僅使政府在實現政策目標時受到制約,而且也影響到國家信用。因此,在自民黨執政時代,日本政府就提出實現財政正常化目標,但因金融危機爆發、政權更替,正常化目標被擱置。民主黨去年9月執政後致力於削減公共事業開支以及消除浪費,但相對於增加的用於刺激消費的開支,節約的部分可説是杯水車薪,再加上經濟不振導致稅收減少,財政赤字反而出現上升。

  第三是解決內需不足的問題。內需不足是長期困擾日本經濟增長的主要難題之一,主要由兩方面原因造成:一是人口減少、少子老齡化問題日趨嚴峻導致國內消費市場萎縮,二是企業業績不振和失業率上升導致國民消費能力下降。

  民主黨執政後出臺了一系列刺激內需措施,並取得一定效果,但內需不振狀況沒有大的改觀。

  除上述問題外,日本經濟還面臨諸如希臘等國債務危機引發的歐洲經濟減速以及資源能源價格上漲等外部因素衝擊。日本經濟界呼籲新內閣儘快啟動並出臺可行的增長戰略,以避免經濟出現“二次探底”。(新華社)

責編:汪蛟龍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邊看邊聊

驗證碼: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