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失敗的鳩山為日本外交樹立新的航向

發佈時間:2010年06月03日 14: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專題: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辭職

  中新網6月3日電 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2日宣佈辭去首相職務,他的閃電辭職也再次印證了日本首相頻繁更迭的現實。

  美國《時代週刊》2日撰文稱,人們已經習慣了日本首相幾乎一年一度的更迭,就如同東京上野公園按期盛開的櫻花和紐約時代廣場新年之夜散落的氣球一般。就連當年的克林頓總統在卸任時都不無驚訝的表示,在他的任期內曾與多達7位日本首相共事。但鳩山時代的終結或將意味著日本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文章稱,鳩山的辭職結束了自己8個月的首相生涯,也讓4年內第4任首相的政治生涯劃上了句號。似乎人們很容易就將首相的頻繁更迭歸結為日本“失落的一代”和停滯不前的經濟現實,但鳩山給日本帶來的影響可能遠不止於此。

  事實上,鳩山簡短的首相生涯所做出的戰略抉擇要比人們想象的重要。一個漸進、顯而易見的外交重新定位正呼之欲出:與美國關係的漸疏,而將重點放在日益崛起的東亞大國中國身上。

  文章認為,人們不應過分看重鳩山在普天間美軍基地搬遷問題上的失策,這位前首相與他的繼任者們曾反復在公眾面前強調解決駐軍問題的緊迫性。

  早在1996年,當時還羽翼未豐的民主黨首領鳩山便在日本下議院發起一項針對“日美安保協定”的再度商議,而“協定”觸及到了二戰後日美關係的基石。

  鳩山試圖調整、削減以致搬走沖繩島上的美軍基地,併為未來某個時候美軍全面退出日本謀劃了藍圖。今年發表在日本雜誌上的文章中,鳩山甚至還提到了未來日本和美國實現真正平等外交關係的可能。

  鳩山政府嘗試在不激怒美國的情況下向中國靠近,但現實卻事與願違。在鳩山與奧巴馬就普天間問題而關係趨緊時,他最終選擇了修補和讓步。這讓沖繩和許多本島的日本人激憤不已。聯絡到不見好轉的經濟狀況和陰魂不散的財政醜聞,民調的一落千丈讓鳩山不得不對首相説再見。

  一些美國人,尤其是五角大樓的智庫們則將日本的行為視作零和遊戲。在他們看來,選擇接近中國意味著美國的損失。鷹派們擔心日本過度靠近中國會損害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傳統利益。

  政治分析家認為,無論是奧巴馬還是希拉裏,他們並不會在此問題上顯現出過度的擔憂,但鳩山在普天間問題中的搖擺的立場和舉措卻令人捉摸不透,這讓修補日美間業已存在的裂痕愈加艱難。

  文章稱,雖然鳩山已去,但他所提倡的議題卻並未消逝。就像政治家和許多日本人所認同的那樣,增進與中國的關係已經成為日本國家安全與未來發展的核心議題。

  與他的眾多前任不同的是,鳩山拒絕參拜為日本人尊崇的靖國神社,並公開譴責東京的右翼團體。鳩山曾説:“發展與中國和韓國的關係,有助於糾正日本社會的歷史認知”。

  毋庸置疑,下一任、或許是下下任的日本首相都將嘗試相同的選擇,與中國和美國構建更加正常的雙邊關係,而又力保日美間長期的同盟關係。雖然在鳩山的任期內,這一目標未能實現,還讓他失去政權,但不論是可能繼任的菅直人還是前原誠司,完成這一偉業的趨勢已不可逆轉。

責編:程衝

打印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邊看邊聊

驗證碼: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