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名詞解釋
“恥感文化”
1944年,美國女人類學家本尼迪克特蒐集了大量的資料,寫成了《菊與刀》一書,這本書不僅影響了美國後來的對日政策與重建方略,而且也在日本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她在書中提出了“恥感文化”的概念。
她指出,有西方文化背景的人屬於“罪感文化”,他們的行為模式主要是依靠內省和反思,靠內心中的信仰原則來自我約束。而我們的近鄰日本人的行為模式,則是屬於“恥感文化”,他們的行為是依靠外部的約束力來監督,日本人的行為是根據別人的態度來決定的。
專題文字:
本報記者 蔣林
核心提示
黃大慧: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菅直人作為鳩山的盟友,在執政理念上與鳩山基本相同,與小澤的關係也不緊張,在目前情況下會讓政權過渡自然。他本人在黨內的威望也高,能獲得民主黨黨內多數人的支持,是收拾鳩山留下的殘局的合適人選。
——黃大慧
梁雲祥: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頻換首相不利於日本社會長期戰略性的發展。要想改變首相短命的局面,就涉及到政治體制的根本改革,這在短期內很難實現。日本政壇在8年到10年之內可能還處於動蕩期。
——梁雲祥
加藤嘉一:
旅居北京的日本專欄作家;北京大學研究生
在日本,首相做了錯事或者“食言”難以收場,必須給民眾道歉,並要作出交代,自動引咎辭職以負其責就是一種選擇。這種“恥”文化的傳統一定程度上成為日本政壇的慣例或者潛規則。
——加藤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