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新國家安全戰略有三大支柱

發佈時間:2010年05月29日 07: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國防、外交和發展”三大支柱是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核心內容,美國總統奧巴馬上任16個月後,在他的首個《國家安全戰略》中再次對此予以強調。這份5月27日發佈的新國家安全戰略,摒棄了布什時代“先發制人”和“單邊主義”的國家安全戰略。

  從先發制人到最後手段

  “美國正處於戰爭時期”,這是2006年小布什《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開宗明義的第一句話。布什時代的美國,“反恐戰爭”是第一要務;“先發制人”是手段;而戰勝恐怖主義、推行自由和民主則是兩大支柱。

  4年後,奧巴馬堅定地執行了他的政策:布什説“是”,他就説“不”,摒棄“先發制人”亦是如此。

  27日當天,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在美國著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宣講《國家安全戰略》時説:“奧巴馬政府過去15個月中所作的努力,很大程度上是將各種與國家安全相關的因素結合在一起。無論在實質上,還是在過程中,都避免讓國防、外交和安全彼此分離,這也就是美國政府應該追求整體安全效果。”

  根據希拉裏的講話,“國防、外交和發展”將成為奧巴馬政府國家安全戰略的三大支柱。而軍事則是“外交努力無效情況下的最後手段”。奧巴馬説,對待伊朗和朝鮮也是如此。

  奧巴馬認為,新世紀美國面臨的挑戰不僅僅是恐怖主義,而是複雜和多樣的,“氣候變化”是其中之一。在《國家安全戰略》中,“氣候變化”這一詞語出現了24次,並被奧巴馬定義為美國“核心安全利益”。

  新戰略認為,增強美國實力和對世界影響力的步驟始於美國國內。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執行總裁納撒尼爾菲克認為,新的國家安全戰略中明確表示,軍力“僅僅是支撐著美國國力的眾多要素之一”,除此之外,支持要素還包括保障經濟穩定增長的體制,能夠吸引並留住世界上最好人才的移民政策,以及良好的教育體系。“這是美國賴以挫敗‘基地’組織、打擊核擴散和組建應對複雜安全挑戰聯盟的基礎。”

  單邊主義到多夥伴世界

  新國家安全戰略與布什時代還有一個重大的不同點,就是摒棄布什政府的“單邊主義”,強調“多夥伴世界”。

  希拉裏在講話中也強調,當今世界不是一個“多極世界”,而是一個“多夥伴世界”。美國將加強與“夥伴”的合作來應對挑戰。這些夥伴包括歐洲、日本、澳大利亞等傳統盟友,還包括一些“關鍵國家”,如中國、俄羅斯和印度,也包括正在崛起的國家,包括巴西、南非和印尼等。

  新戰略指出,美國將與這些有世界影響的地區中心,在雙邊和多邊問題上進行“更有效的合作”,“在相互緊密聯絡的世界中,合作不再是‘零和遊戲’”。

  而與這些夥伴合作塑造新世界,則是通過國際機制。戰略文件中指出:“新戰略重申美國將通過國際體制保障自己的利益。在這一體系中,每一個國家都有權利和責任,也分享自由和機遇,從而使它們有承擔責任的動力,也將面對不負責任的後果。”

  奧巴馬在新戰略中指出,儘管國際機制存在缺陷,但“這不能成為美國放棄國際機制的理由”,否則全球挑戰無論對美國國家安全還是對世界安全都將是“破壞性的”。

  希拉裏在講話中表示,美國將加強對一些國際和地區組織的參與,比如北約、東盟、美洲國家組織等。她在多個場合表示,美國還將致力於20國集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世界銀行等組織的改革努力,承擔“領導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最大程度地團結世界夥伴,奧巴馬在長達近60頁的《國家安全戰略》中,通篇沒有提及“穆斯林”或“伊斯蘭極端主義”等容易引起伊斯蘭世界反感的字眼,而使用了“打擊暴力極端主義”,這與布什的國家安全戰略完全不同。

  首次囊括“本土安全”

  新戰略還將“本土恐怖分子”列為美國安全面臨的重大挑戰。這些恐怖分子是美籍人,在美國土生土長但卻沉迷于極端主義的意識形態,最後被“基地”組織利用,成為他們對付美國的武器。在紐約時代廣場製造汽車爆炸事件的恐怖嫌疑人費薩爾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

  奧巴馬的國土安全和反恐助理約翰布倫南認為,美國現在“面臨的恐怖威脅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威脅來自美國人自己。他説,由於美國反恐措施越來越嚴密,塔利班武裝很難招募和培訓恐怖精英,他們越來越依靠那些背景不是那麼複雜,但沉迷于極端主義意識形態的美國人。新的“本土恐怖分子”無法製造大面積、大殺傷力的恐怖事件,但對遭受襲擊的美國人卻是致命的。

  他説,奧巴馬的這份戰略文件是在歷史上首次把“本土安全”納入廣義國家安全戰略的文件。

  本報華盛頓5月28日電(楊麗明)

責編:許桂梅

打印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邊看邊聊

驗證碼: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