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海地“浴火重生”路多艱

發佈時間:2010年02月12日 13: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專題:加勒比島國海地發生7.3級地震

  新華網太子港2月12日電(記者 潘國俊 胡加齊 何珊)海地大地震已經過去一個月,國際社會依舊十分關注有關海地災區重建的問題。世人希望經過此次劫難的海地能像鳳凰涅槃般“浴火重生”,但很多專家和學者認為,災後重建雖再度帶給這個加勒比窮國新生的希望,不過由於各種複雜的原因,海地的重建之路註定艱難而漫長。

  海地資源貧乏,工農業生産十分落後,人均GDP不足1000美元,是當今世界最貧窮的國家之一。最近幾十年來,海地經濟無明顯發展,政府運作、救濟貧民基本上依靠外部援助和舉債。就在2008年,海地遭受了多次颶風襲擊,受到嚴重破壞的農業、交通設施尚未修復。

  據國際組織和專家估算,此次震後重建或修復被地震破壞的民居、工廠和公共設施等,需要約100億美元;解決災民就業、恢復經濟等則需要另外100億美元。

  而聯合國有關機構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海地醫治傷員和救濟災民急需5.8億美元現款,但地震已過去一個月,除國際社會提供的價值數千萬美元的救災物資外,到賬現款僅2.3億美元。

  震後,海地總統普雷瓦爾四處奔走,尋求國際援助。當裝載著中國政府提供的第三批救災物資的包機抵達太子港機場時,在場的當地政府官員和記者説,中國本身也是發展中國家,但在海地處於危難之際,中國政府和人民及時予以援手,足見中國政府和人民的寬闊胸襟和樂於助人的高尚情操。

  由於海地政局長期動蕩,其政府機構原本就不太健全,政府機構和社會組織專業人才奇缺。此次大地震又導致很多政府官員和專業人士喪生或受傷,不少政府部門和幾乎所有國內社會組織迄今處於癱瘓狀態。

  國際救援組織認為,從海地重建計劃到具體的工程實施方案,均需聯合國和國際組織聘用專業組織和人士實施。地震已經過去一個月,首都太子港及周邊地區110萬無家可歸者中,絕大部分人仍然住在簡易帳篷或危房裏。

  有地質學家預測,太子港或附近地區近期仍有發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如果這種預測不幸成為事實,海地將雪上加霜。

  輿論還指出,現在距海地颶風常發季節只有4個多月時間,在這段時間裏建成供上百萬災民居住、可抗颶風襲擊的房屋,將是十分艱巨的任務。另有專家説,解決食品供應、搭建災民住房也許是比較容易實現的目標,但安排幾十萬災民就業、上百萬災民心理上得到撫慰和治療則是既刻不容緩、又難以完成的巨大工程。

  據當地媒體報道,迄今從廢墟中挖掘出來的遇難者遺體已達到21萬具。數萬名孤兒和殘疾人如何安排也是令海地政府和國際組織十分頭疼的問題。

責編:樊靜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邊看邊聊

驗證碼: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