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澳大利亞伍德賽德石油公司日前發表聲明稱,伍德賽德和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簽署的液化天然氣框架協議已經失效,雙方未能達成確定的協議。
根據2007年9月雙方簽署的框架協議,伍德賽德將在未來15年至20年內,每年向中石油供應200萬至300萬噸的液化天然氣,總價值估計相當於400多億美元。
消息傳出後,在市場上引發比較強烈的反應。在中國天然氣供需矛盾凸顯,“氣荒”頻頻出現的時期,這筆交易的流産是否會對未來中國天然氣的供應格局産生不利影響,是否意味著中國天然氣進口形勢更加緊張備受關注。
新華社記者獲悉,中石油晚些時候將正式發表聲明。
中國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經濟和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小麗對新華社記者表示,框架協議達成後,未能簽訂正式的協議,這是正常的商業行為,市場無須對此過多擔憂和過度解讀。
據悉,澳方無法如期向中方供應液化天然氣極有可能是這筆交易未能最終確定的一大原因。
曾擬向中方供應天然氣的西澳大利亞Browse項目,原計劃2013年起運營銷售。但伍德賽德及其合作夥伴預期2012年年中才能對其做出“最終投資決定”,因此,天然氣無法按原計劃向中方供應。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毅軍認為,關於全球天然氣市場將面臨總體過剩的判斷,可能是導致澳方有關投資格外“謹慎小心”的一個重要原因。
據國際能源機構最新預測,到2015年,天然氣輸送管道和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的過剩容量,將增加到至少2500億立方米,達到2007年富餘容量的4倍多。
此外,資金短缺也可能是困擾澳方的問題之一。分析人士認為,Browse項目預計總共需要約300億至500億澳元的投資。而伍德賽德目前能募集到的資金遠遠不夠。
劉毅軍説,年300萬噸液化天然氣供應量相當於年40億立方米天然氣。與中國2009年預計9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消費量相比,僅佔4.5%左右,考慮到2013年中國天然氣市場的進一步擴大,澳方的供應量不足以對整體供應格局産生實質性影響。
劉小麗進一步表示,中國正在形成由國産天然氣、進口液化天然氣、進口中亞天然氣、進口俄羅斯天然氣、進口緬甸天然氣五大來源組成的多元化天然氣供應格局,這將使得單一氣源所引起的安全問題大大緩解。
2009年12月14日,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正式通氣。來自中亞土庫曼斯坦的天然氣已進入中國國內的西氣東輸二線西段,預計將於2010年1月中旬向中國用戶商業供氣。
劉毅軍説,以目前的氣源落實和推進情況分析,到2012年前後,預計中國天然氣總體供應將比較樂觀。
他説,屆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國有石油公司運營的沿海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將相繼投入使用,土庫曼斯坦對中國每年3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出口量將全部落實,並有可能進一步擴大。
目前,中緬油氣管線項目中氣源已經落實,而規劃中的中俄天然氣管線也有望獲得突破。此外,中國國內天然氣産量將繼續穩産,煤層氣等的開發利用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不過劉毅軍也認為,儘管未來幾年的天然氣供應形勢不會太緊張,但進口天然氣的談判難度正在增強,中國市場對進口天然氣價格的承受能力仍然是石油進口商在談判中考慮的一個關鍵因素。
他強調,應謹慎看待國際天然氣市場供給過剩的預測,當前中國、印度以及周邊國家都有龐大的用氣計劃,這種潛在需求是否已在國際市場充分反映,由於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尚未消退,目前仍不明朗。
伍德賽德發佈的聲明稱,澳中雙方已同意就各自的液化天然氣進出口項目保持及時的信息交流。
劉毅軍認為,澳大利亞在全球液化天然氣行業正扮演著日益強大的角色,中國和澳大利亞在包括天然氣在內的能源合作仍將繼續。
2009年8月,中石油與美國埃克森美孚公司簽署總價值相當於410億美元的液化天然氣購銷協議,將從2014年至2015年開始的20年內每年從澳大利亞西澳洲高庚液化天然氣項目進口225萬噸液化天然氣。
5月,中國另一家大型石油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與英國天然氣集團就澳大利亞昆士蘭柯蒂斯液化天然氣項目簽署了項目開發協議,並將在該項目投産後的20年內,每年購買360萬噸液化天然氣。(記者安蓓 王建華)
責編:李戎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