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眼”呂敬一:紮根海島20年 守衛祖國東大門

2016-1-28 第44期 行業先鋒

20年前,東北小夥兒呂敬一懷揣著“好男兒要當兵”的志向,離開家鄉,來到椒江大陳島當了一名雷達兵。20年來,他一直堅守海島,以島為家,用自己最美好的青春,譜寫了一曲革命軍人無私奉獻、衛國戍邊的忠誠讚歌。

1996年4月,呂敬一從新兵連分配到海軍雷達兵某旅情報中心站,開始了戍守海島的軍旅生涯。從進島第一天起,呂敬一就給自己立下規矩:每週找一個對手,比不贏不罷手。為此,他每天早上4點到晚上23點都窩在訓練室練習,不斷縮小與戰友的差距,最終超越;為了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他每天第一個到模擬器訓練室、最後一個離開,吃飯、走路、聊天,甚至睡夢中都在琢磨練習;識別信號,他精細調試分析,然後根據不同飛機機型架次,找出每一個點、每一架飛機信號的微小差異,對比歷年數據一點點地積累。

憑著這股勁頭,當兵第二年,他就在全旅雷達專業技能比武中取得了筆試和實操雙第一,先後40余次在各類比武競賽中奪得金牌。4次榮立三等功,7次被評為優秀士兵,15次獲嘉獎……東海艦隊航空兵某雷達旅士官呂敬一作為海軍唯一獲獎者,以首屆衛國戍邊英模的身份,在人民大會堂受到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親切接見。

初冬,深夜,有著“東海明珠”之稱的某海島海風呼嘯,紮根海島雷達站多年,呂敬一練就了一雙“千里眼”。值班室裏,顯示屏上各種顏色標注的符號不停地跳躍變化。東海艦隊某雷達旅高級士官呂敬一端坐電腦前,辨析著每一個可疑目標,警惕地守衛著由電波構築的祖國“東大門”。一次值班,雷達上出現一個時隱時現的小亮點。呂敬一憑藉豐富經驗,果斷判定這是某國高空無人偵察機。經查證,他的判斷完全正確,且上報數據與查實的飛行方位和高度完全一致。

呂敬一累計上報空情30余萬批次,沒有發生一起錯報漏報遲報;參與重大演習演練空情保障100余次,成功處置異常空情近30次。與這組數據對應的,是一段段刻骨銘心的人生經歷:組織上先後3次徵詢他是否想出島,但即使面對巨大的家庭困難,他也沒有退縮;當了17年班長,代理分隊長15年,呂敬一始終以身作則當好排頭兵。颱風來襲時,第一個衝上去冒險加固雷達裝備的肯定是他……

雷達兵的測報,首要口齒清晰、快速準確地報出每一個空中目標的方位坐標。因此,練口齒、報空情,是呂敬一和戰士們每天的必修課。二十年如一日,呂敬一每天都要花五個小時進行測報訓練。經驗豐富的呂敬一,還是雷達分隊的教員,在他的言傳身教下,雷達分隊冒出了許多尖子兵。

呂敬一所在的雷達站是東海前沿的大型警戒雷達站,戰備任務繁重,由於防空戰備要保持雷達24小時不間斷開機,操作員只能採取輪班制,兩天才能睡一個完整覺。因為部隊駐紮在高山海島,交通不便、條件艱苦,還不時會遇上斷電、颱風等情況,20年來,戰友們走了一茬又一茬,而呂敬一也有五次離開的機會,但他依然選擇了堅守。

作為椒江大陳島92602部隊62雷達分隊二級軍士長的呂敬一説:“如果部隊需要,我想我把這身軍裝穿到最後,穿一輩子,我想作為普通一兵,我想為祖國的東大門站好崗、放好哨。”

20年時間,海島不再荒涼破敗,呂敬一也不再是最初那個一坐船就暈的東北漢子。他的解釋是,時間讓自己習慣了:習慣了因雷達輻射造成的過早脫髮,習慣了1.2米寬的木板床和狹小空間內的煙味、汗臭味,習慣了下雨天膝蓋關節的隱隱刺痛……

當兵20年,呂敬一就像海島上的一棵小小草,默默地將根深深扎進這彈丸之地,用最美好的青春年華,譜寫著自己的奉獻之歌。

名如其人。偏僻海島,平凡崗位,勇士雖寂寞,但為黨為國的信念未曾動搖;戰位雖微小,卻與打贏大業緊緊相連。20年如一日,呂敬一用30余萬批次空情無一錯報漏報遲報的成績,詮釋了一名雷達兵的執著與精武,體現了一名普通戰士的忠誠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