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友志:“低碳先鋒”
從國務院僑辦海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到加中環境合作理事會創會主席、加中科技聯盟共同主席、加拿大綠色生活基金會主席,湯友志是享譽中、加、美三國赫赫有名的“低碳先鋒”。從他的中國出生地到他的事業發達地加拿大,他為大氣污染治理和新能源事業奔波了整整25年。
1959年,湯友志出生在中國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家庭,他父親是廣州中山大學歷史系的著名教授,母親在學校圖書館任研究員。“那時我們好像沒有很遠大的理想。”湯友志回憶往事口氣相當的平淡。“我在農村插隊時,因為讀書可以打發時間,就找來一些舊的課本自學中學課程,包括學習外語,那時完全沒想過讀書可以改變命運,因為每個人的命運都不在自己的手上。”
1977年全國恢復高考,湯友志第一次嘗到了顛覆命運的甜頭。那年他憑著多年自學的知識,在廣東百萬高考大軍中成功突圍進入高校學習,四年的本科學習眨眼即逝,他以優異的成績被分配到廣東省環保局工作。
八十年代能進入省級環保局當國家幹部的人是命運的寵兒,加上他又是改革開放後國家培養的第一代科學技術人員,這寵兒絕對是天之驕子。不過,這一切對湯友志來説微不足道。其時他的眼光已經越過國界,聚焦於世界領先科技領域。當年他向加拿大多所大學發出留學申請,由於他有很好的專業背景,在很短的時間內,這些大學紛紛向他發出錄取通知書和應允提供優厚的獎學金,最終他選擇了位於加拿大東海岸哈利法斯的達爾豪斯大學(DalhousieUniversity)。這是1982年的事情,他第二次顛覆了自己的命運。
像許多改革開放第一代留學生走的路一樣,1987年秋,湯友志以優異成績取得博士學位,隨後轉入加拿大環境部做博士後。1989年之後,他先後在加拿大ConcordEnvironmental,BovarEnvironmental,ConorPacific等環境公司擔任項目科學家、高級科學家兼研究組負責人、部門主管等職務。1999年至2001年,他受聘于加拿大SNC蘭萬靈集團公司(SNC-Lavalin)工作,最終職務是多倫多的空氣質量首席科學家。
在離開SNC-Lavalin時,湯友志不但發表了數十份研究論文,也奠定了他在空氣質量這個領域的一流科學家地位。2001年,湯友志再次顛覆了自己。他開始思考“世界因你不同”的命題,他第一步要做的是從純科學研究中走出來,著重于管理和經營。按照湯友志的講法,從2001年到2007年,他用了差不多可以攻讀兩個博士學位的時間,沉到基層去磨練自己的策劃和領導能力,這是他實施顛覆前的積累。
2007年4月應該是湯友志人生最徹底的一次顛覆。這一年他成為加拿大清潔技術風險投資基金(CanadianCleanTechFund)合夥人之一,這個顛覆的意義不在於他從一名科學家變為老闆,也不在於他陸續成為加拿大和中國近十家清潔技術和相關投資公司的董事長、董事、股東和顧問。顛覆最令人慨嘆的是他在東西方之間,架設起一座低碳橋。這座“橋”令到加中兩國的各級政府和企業家,在開拓低碳經濟技術方面找到最具效益和發展前途的合作點。這個前景將可以讓我們親睹:世界因他們而不同。
近年來,湯友志博士在中國的足跡遍及廣東、福建、江蘇、浙江等十多個省份,從參加課題研討到項目論證再到項目引進,從論壇演講到媒體訪談再到發表文章,他將自己的節能科技夢想傳播到了中國大江南北,將潔能科技事業的實踐經驗推廣到了中國大小城市。
無論潔能科技,還是大氣治理技術,都是當今中國乃至世界的共同焦點。近年來,湯友志博士不斷為中國引進技術以及加強中加兩國在相關領域的人才交流和培養,從而加快中國大氣治理進程。湯友志博士依靠他廣泛的國際資源、先進的技術和雄厚的資金優勢以及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産業化的豐富實踐經驗,對中國環保産業及中加合作項目做出了積極貢獻。
環保是世界上重要並具有挑戰性的事業,對中國而言,環保更是一項持續的艱巨的工程。環境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天更藍,讓空氣更清新,讓全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生活在一個健康美好的環境裏,是湯友志博士一直以來的理想和追求。他希望北京再也不被霧霾包圍,中國的農村不再受到化工企業的污染。湯友志博士努力把先進科技帶到中國,為中國的環境保護工作積極奔波,相信這個環境夢一定能實現。